文/布魯斯.史普林斯汀;譯/洪世民 我二十二歲,還沒喝過酒──一滴也沒有。我一輩子都在酒館演唱,與酒精為伍,卻從不想嚐那滋味。看過我爸喝酒的模樣就夠了。他喝醉時粗暴可怕的樣子,讓我滴酒不想沾。喝酒使他失去本性,他內心澎湃的善良與仁慈,都在洶湧的自憐、憤怒和殘暴中消失,使我們家變成恐懼和焦慮的地雷區,…
文/史比野塔 2016年林貓王製作的歌單「金曲獎作詞人獎精選:詩的字眼」創造了另一個平行時空,在那裏的林貓王不是DJ,而是金曲獎評審,挑選出他認為的最佳作詞。林貓王發現,許多自己喜歡的歌,詞都有詩的感覺,但如果因此稱他為「文藝青年」,林貓王會斬釘截鐵地回你:這樣有點太假掰。 並不是指文藝青年不好,而…
編譯/暮琳 2016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被成為搖滾民謠詩人的巨星:巴布.狄倫(Bob Dylan)成為唯一一名缺席的得獎者。搖滾歌手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在文壇掀起軒然大波,伴隨得獎人爭議而來的則是各種「何謂文學」的爭論、諾貝爾文學獎精神的辯證與巴布.狄倫飆升的點閱率和CD銷量。 1940年代…
編譯/暮琳 公眾人物身處世界巔峰,站在群眾目光中心。成為焦點,除了眾人欽慕的關注與財富外,隨之而來的是不容忽視的發言權與非同小可的影響力。好萊塢有眾多名人在享受成就的同時也不忘社會責任,善用自身魅力與影響力,試圖使世界成為更好的地方。他們創立基金會、捐款、為弱勢演講,而另一種可能,則是推廣閱讀與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