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暮琳 投影幕上映著十本來自臺灣的小說。吳明益的《單車失竊記》、三毛的《撒哈拉歲月》與邱妙津的《鱷魚手記》等書靜靜躺在後方長桌上,任由與會來賓參考翻閱。來自不同出版社、書店與文化產業的學員紛紛猜起螢幕上每本書究竟賣出了多少語言版權,以多少種不同樣態旅行至異國的書店。一場活潑可愛的暖場活動替2017…
文/陳心怡 由文化部主辦、光磊國際版權經紀有限公司承辦的「出版經紀及版權人才研習營」已經邁入第四屆,講師來自美國、英國、德國、西班牙、加拿大、韓國、泰國、荷蘭等資深版權經理人、書探及資深譯者。 早在版權營正式開辦之前,光磊國際版權經紀有限公司創辦人譚光磊與Books from Taiwan版權總監張…
文/陳心怡 對作家而言,自己的作品如果有機會譯成外文、進軍世界舞台,絕對是一大肯定;不過,我們也許會「理所當然」想像翻譯成英文、德文或者法文、日文……好吧,簡體中文這幾年也是趨勢,但是如果是泰文、韓文或者越南文呢? 「我曾經好不容易把《每天來點負能量》的版權給越南,覺得十分開心──因為從來沒想過可以…
記錄/陳昱昊 夜風微涼,松菸文創園區正飄著細雨,木屋搭建的閱樂書店點著暈暖的黃光,光磊國際版權公司創辦人譚光磊和Books from Taiwan的版權總監張茂芸坐在皮質褐沙發上,兩人結合多年的翻譯外文書與版權受理經驗舉辦「從這裡,去遠方:中書外譯的奇幻旅程」講座,談談中文書向外出口的出版業狀態與行…
一本在台灣出版的中文書,要經過幾道程序、經過多少人的手,才能以不同語言的面貌出現在外國讀者手中?什麼樣的書才有海外市場?一個版權經理人想把書賣到國外,需要準備哪些資料?對於圖書的國際授權,我們又有哪些常見的迷思? 文化部從2013年起主辦「出版經紀及版權人才研習營」,邀請國際頂尖的出版人來台,既參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