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市場 【一週E書】他說金庸是個⋯⋯小粉紅!? 發表於 26 3 月, 2020 By 犁客 Photo Credit: Pakutaso 文/犁客 有些文化人物很有名,你可能讀過或沒讀過他們的作品,但不僅聽過他們的名字,還聽過一些和他們有關的軼事傳聞,對他們的社會形象有些想像、有些印象。 例如魯迅,例如余英時,例如李敖,例如張愛玲。 完整文章
專訪 「很多精神症狀,就來自對世界的不適應」──專訪《我與世界格格不入》作者陳豐偉 發表於 29 10 月, 2018 By 犁客 文/犁客 「大學開始寫小說就得獎了,文章也在主流媒體發表,」陳豐偉說,「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大一樣是很合理的──而且那時也沒人提『亞斯』嘛。」 完整文章
果子離群索書 【果子離群索書】我所記得與不想記得的李敖(下) 發表於 12 4 月, 2018 By 果子離 Photo Credit: Wiki ►►【果子離群索書】我所記得與不想記得的李敖(上) ►►【果子離群索書】我所記得與不想記得的李敖(中) 說李敖寫最好的是散文,是有依據的。《李敖文存》(1979年,共兩冊)收錄了好幾篇結構嚴謹、幽默巧智、格調高遠的文章,〈由不自由的自由到自由的不自由〉等文尤為上品,〈且從青史看青樓〉、〈中華大賭特賭史〉等篇,則延續《獨白下的傳統》主旨,出入於古今之間,插科打諢,卻寫得擲地有聲。 完整文章
果子離群索書 【果子離群索書】我所記得與不想記得的李敖(中) 發表於 5 4 月, 2018 By 果子離 Photo Credit: Wiki ►►【果子離群索書】我所記得與不想記得的李敖(上) 當李敖的朋友是快樂的,他懂人情義理,風趣幽默;當李敖的朋友是痛苦的,他睚眥必報,死纏爛打。 恩怨情仇,本為私事,但摻進著作裡,就是作者與讀者的事了。這個現象在《李敖千秋評論》中後期尤其明顯。 完整文章
果子離群索書 【果子離群索書】我所記得與不想記得的李敖(上) 發表於 29 3 月, 2018 By 果子離 Photo Credit: Wiki 說到李敖,不免想起白居易名句:「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下士)時。向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周公若早死,叛亂的不實指控無從洗清,將以野心分子的汙名,遺臭萬年;王莽若早死,來不及篡位,謙恭下士的形象,必將名垂青史。 李敖倘若英年早逝,評價必然與現在好上N倍,或許會像蔣渭水、殷海光等人那樣以抵抗強權的身影為人紀念崇仰。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那些祕而不宣的歷史(二)需要合力拼湊:轉型正義檔案的徵集與整理 發表於 30 3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Valerie Hinojosa 文/林邑軒(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涉及特務機關運作、特務人員偵查案件過程的史料,在目前已開放的官方檔案中,仍然非常罕見。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檔案仍然留存在某些機關之中。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那些祕而不宣的歷史(一)如何慢慢顯露?轉型正義官方檔案開放簡史 發表於 30 3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Manchester City Library 文/林邑軒(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涉及特務機關運作、特務人員偵查案件過程的史料,在目前已開放的官方檔案中,仍然非常罕見。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檔案仍然留存在某些機關之中。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回不去的時光:他們的禁書年代 發表於 1 11 月, 2015 By Amy Photo credit: Anneka/Shutterstock.com 文/犢玫瑰 查禁的原因,本身就是禁忌,這就是「禁忌年代」的特徵。「權威」要變成「威權」就是不容許你問他原因,最後逼得你得猜測他的心思,揣摩他的心思,甚至暗暗討論他的心思,如此才能讓你想得太多、猜疑太多,滿地陰影,最後什麼都不敢做。 完整文章
專訪 一本書,陪伴寶貝想像啟航──專訪愛看故事也愛說故事的爸爸黃哲斌 發表於 11 2 月, 2015 By 何宛芳 文/何宛芳 「傳統台灣家庭,不太陪小孩看書,也沒有親子共讀的觀念,」經資深讀者、自由寫作者黃哲斌這麼一提,腦袋也不禁立刻開始快轉起自己的童年,才發現,好像還真是如此!不過,這或許也是屬於現代父母的幸運之處,因為,與孩子共讀,的確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密互動。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馬家輝 X 詹宏志對談全記錄】關於閱讀與世代,我們永遠都還有努力的空間! 發表於 23 10 月, 2014 By 何宛芳 整理/楊念穎 好書可以跨越時間,閱讀可以跨越年代,大叔的閱讀意見,一樣也是越陳越香,尤其是三枚同樣都是行腳世界閱歷豐富的大叔,能問的問題更可以上天下海。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