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祖業 幾週前人在巴黎,信步在左岸街頭閒逛時,忽然收到朋友的簡訊,「可以幫我買本1968年、5月革命相關的書嗎?」這麼沒頭沒腦的請託是認真的嗎?我發了則訊息問我當地文青朋友,「5月革命喔,這可是今年最熱門的議題啊,好多出版社都有出版專書專刊,你去書報攤問老闆,這種東西可能不會直接擺在檯面上賣。」…
文/涂東寧 Paul Smith大概是時尚界中最會使用色彩的品牌。從1976年九平方公尺的空間出發,成為吸引全球目光的經典,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創意美學,開創與上一個世代的分水嶺,掀起一波服飾風潮。 《風格玩家》主持人孫正華說,Paul Smith最擅長的,就是將鮮豔色彩隱藏在沈穩莊重的顏色裡,那樣隱含…
文/謝定宇 拘謹的日本社會中,松浦彌太郎的浪漫是許多人不敢想的夢想。他的著作豐富,常受雜誌媒體專訪。《GQ》時尚風格雜誌的總編輯杜祖業在書籍與報導的閱讀中,得知松浦早年輟學後孤身到美國闖蕩,後來才回到日本,創立了COW BOOKS書店。杜祖業對於松浦小物件的隨筆十分著迷,從表面的觀感到背後的抽象意涵…
撰稿/史比野塔 當「媒體沈淪」、「節目沒有空間」的時候,台灣未來的內容,就在這些「擁有內容的人身上」:透過價值與價值間的對話,撞擊出精彩的火花!青鳥書店將以「書媒體」的形式,讓這些知識的火種得以不斷散播下去。 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我們看似能夠接收到更多知識與資訊,實際上卻遇到因訊息過多稀釋了高含金…
採訪/蔡瑞珊;撰稿/史比野塔 閱讀一本書,就像發現另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每一間獨立書店,藉由不同的選書形塑生活切面。走進青鳥書店,九個不同的視角帶領你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因此接下來我們將專訪九位選書人,以不同的角度閱讀這些面向生活的獨特眼光。 「有些事情你一看就可以穿透他的表面,看到他的核心是什麼,其…
文/蔡瑞珊 原研哉《欲望的教育》:「將產業的潛在可能性,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視覺化,這便是設計師的職責!」 設計之於美學,有如文字之於閱讀。 一場時代的美學,有多少人扮演幕後推手? 端看「設計」這個從零到一的創作過程,國際策展人,賦予原有物件新的意義; 時尚總編輯有如賦予設計靈魂的創造者,將拼圖化做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