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路,長路,小說家麥卡錫的文學路

「齊哥殺他之前,在他眼中看見一絲懷疑,但為時已晚。他的手放在那人頭上,彷彿要施行某種心靈治療。氣體壓縮的聲音與活塞運作的喀嚓聲響起,聽來就像一道門關上。那人無聲癱軟在地,前額有個圓形洞口,裡頭冒出血泡,鮮血流進眼睛,緩緩遮住他對這世界的最後一瞥。」 ——麥卡錫(Cormac McCarthy),《險…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從經典推手到牛仔褲,橫跨兩千年的奇幻版《阿甘正傳》

約莫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因故獲得了長生不死的能力。只是,由於某個神祕的原因,使他無法在同一個地方停留太久,因而促使他得不斷在世界各地遊走,除了逃避梵蒂岡教廷橫跨數百年來的追捕,同時更透過自己豐富的見識,就這麼成為了人類歷史的潛在推手。 對於有追劇習慣的人來說,小說《傳奇之人》(The Man of L…

【一週E書】有時設計牛仔褲,有時啟發相對論

文/犁客 大約二十年前,從1999年進入2000年的時候,全世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叫「千禧蟲」──因為個人電腦大約在八零年代開始普及、網際網路在九零年代開始爆炸性地成長(當然,以現在的速度來看,那時網路的傳輸速度和成長速度都有夠慢),但許多電腦資料當中的日期設定可能在日曆從「99」變成「00」的時候導…

我的譯本是台灣版,但原汁原味──專訪《白鯨記》譯者陳榮彬

文/犁客 「其實我最早的翻譯練習,」陳榮彬說,「譯的是講義。」 陳榮彬唸成功高中時加入校刊社,開始接觸哲學,「放學之後大部分同學去補習,我都跑去重慶南路的書店看書,中國哲學、西洋哲學,或者尼采,後來喜歡歐陸哲學,讀的就是法國、德國思想家的東西,總之什麼都看。」 高中讀尼采可能有點似懂非懂,不過早早接…

【一週E書】細田守來了。

文/犁客 最近上線的精采電子書多得有點目不暇給。 如果你喜歡讀歷史小說,那理應不該錯過高陽。名列高陽兩大經典之一的《慈禧全傳》電子書全套上架,許多戲劇當中對慈禧的描寫,其實都來自這套書──對於慈禧當年究竟如何的真相,近年開始有研究者進行翻案,與高陽的小說不盡相同,但要讀人性、要窺宮鬥,高陽的作品仍是…

許多人選擇可以擁有最多選擇的那條路,始終無法下定決心走自己的路。

文/米希爾.德賽;譯/陳重亨 金融人士非常喜愛選擇, 對其價值總是牢記在心。他們執迷於「選擇性」(optionality),熱衷創造和保護選擇的機會。我的學生常說要用迂迴方式抵達專業目的地就是個例子,他們都想創造選擇的價值,萬一在狀況對己不利時有所選擇。對這些學生來說,獲取選擇已經成為習慣,因此最後…

直視全貌:複雜系統更快速地教會我們「見樹又見林」

文/約翰.米勒;譯/蔡承志 科學關乎定位。科學關乎把複雜的世界化約成地圖上的零落標記,然後遵循這幅地圖的指引,橫越原本無從理解,並可能條件惡劣的地貌。好的地圖能盡可能地消除大量偽資訊,於是留下來的訊息就剛好足夠引導我們該往哪裡走。此外,製作精良的地圖可以幫助我們深入認識周遭的世界。我們因而開始領悟河…

那個一直說「不」的男人巴托比

文/群星編輯室 十二點半過了,「火雞」臉上開始泛起紅光,打翻墨水台,也開始吵吵嚷嚷;「鉗子」靜了下來,變得溫和有禮;「薑汁餅」啃著蘋果,吱咂出聲地吃著。而巴托比依舊站在他的窗前,動也不動,對著那堵了無生機的磚牆,陷在深沉的幻想中。 ──梅爾維爾,《抄寫員巴托比》 在華爾街開業多年的老律師,他的事務所…

【陳柏青之大人的廚房】生平第一次我放下金匙

真想握著湯匙睡著。筷子經常拿來戳食物,以點破面,太尖銳了。還是湯匙好,有曲面,有底,有隔,像手掬著,能為你用掌心摀暖的,都適合掏心掏肺吧,木匙邊潤,瓷匙易聚暖,鐵匙什麼都能受,這個世界,需要一隻可靠的匙來盛著。我的一天像是水平面,只要一點表面張力的潰裂就能讓一切陷落起波濤,笑還是叫,一句話、一個動作…

捕鯨逐浪的人性海洋──《白鯨記》

「看完《白鯨記》,第一個想法是希望是我寫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福克納 1851年10月18日,美國作家梅爾維爾的小說《白鯨記》(Moby-Dick)首次出版。第一年僅賣出五本,如今,連鎖咖啡店星巴克(Starbucks)的名字來自《白鯨記》中的大副斯達巴克(Starbuck),日漫《One 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