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經營看長不看短,AI跟大數據只是輔助

文/黃俊堯、黃呈豐、楊曙榮 從顧客與品牌來看長期的經營 如果開發一個新顧客平均要花費 7,000 元,而這些新顧客平均每人一年可以創造 1 萬 2,000 元的營收,且毛利率是三成。 那麼這生意能做嗎 ? 如果這是道選擇題,三選一:(A)可以,(B)不行,(C)不確定;你會選哪個選項 ? 標準答案是…

企業要永續經營,必然面對世代傳承的難題

文/黃俊堯、黃呈豐、楊曙榮 企業傳承的內容與形式 就「永續」的經營來說,企業必須保有源源不絕的動力跟生命力,來面對環境的快速變遷。而讓企業中年輕、有活力、有新知識、能夠面對新未來的接班經營者,透過合理的傳承過程,接手帶領企業面對未來的挑戰,是企業永續經營理想中非常關鍵的一環。 企業從創業世代交班給次…

跨境電商須博得顧客信任,客人才能在網上安心下單

文/黃俊堯、黃呈豐、楊曙榮 最適的線上線下比例 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習慣以 KPI 導引企業前進方向的零售與消費金融業者,常想界定出「最適」的線上線下營業佔比,從而以該數值做為數位化營運的目標。仔細推敲,這樣的企圖其實有違數位轉型中很關鍵的經營「整個顧客」的旨趣。  原因有好幾項。首先,能…

你說的數位轉型是什麼型?

文/黃俊堯、黃呈豐、楊曙榮 在討論數位轉型的概念與實踐時,常常會遇到「我說的數位轉型,不是你想的數位轉型」、「你做的數位轉型,不是他要的數位轉型」這類近似「雞同鴨講」的狀況。其中原因很多,包括詞彙的定義分歧、戰略與戰術、看長與看短,或者看大與究小的視野差別,以及不同行業領域裡經營實務重點的差異等等。…

透過長期「不斷再合理化」,打造企業韌性

文/黃俊堯、黃呈豐、楊曙榮 一個能夠長期實踐「事」與「人」的「不斷再合理化」的企業,便是具備韌性特質的企業。  過去幾十年間,關於韌性的研究,散見於工程科學、生態環境、心理學、資訊安全、供應鏈管理、風險管理等領域。在工程意義上,韌性代表系統受擾後回復原狀的程度;系統的韌性愈高,受擾後回歸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