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真實、卻被認為「神祕」的東西──專訪張惠菁

文/犁客 「當年做的那本電子書根本不會賣啦,哈哈哈;」張惠菁笑著說。 2001年,亞馬遜的Kindle還沒問世、網路書店還沒被連鎖書店的老闆們放在眼裡,但國外許多創作者已經透過不同合作測試新形態的閱讀可能,當時已經出版過短篇小說集和散文集的張惠菁,也與藝術家紅膠囊及歌手楊乃文,合作了一本Flash格…

《小偷家族》裡的聖者們

文/張惠菁 《小偷家族》上映以來,應該可以說是零負評的一部電影吧。尤其最後的那場安藤櫻之哭,揉合了極深的愛,無奈,與罪責感,在對面正坐著的社工人員所象徵的「世人」面前,找不到文字,話語,和道理,只能化為眼淚流出的那場安藤櫻之哭,太動人。社會底層,無血緣關係的人們之間,存在看不到的「羈絆」,比真正有血…

我感到我們是一個霧中的世代

文/張惠菁 城市各有不同的孤獨。上海是你在街上走過,聞得到弄堂人家晚飯的味道,看得見燈光,聽得見炒菜鍋的聲響,但你感到那些和你並沒有關連,你只是從他們窗外走過。北京是聞不到,每條街都那麼闊,住宅群集在小區裡,與街道還隔著遙遠的庭院造景。一個小區或許是個有上萬人聚集、向上堆疊起來生活的空間,但你有可能…

你不會無家可歸,但必須透過書寫去尋找空間以外的安頓

文/林妏霜;人物攝影/吳翛 Wu René 倘若借訪談之間張惠菁為自己的書寫──無論小說或散文的表現形式,所反覆詮釋的話語:意識到一切盡是大量「投射」與「折射了自己」。那麼,這部與前作《雙城通訊》(2013)的出版有著六年跨距,比她過往的散文寫作更多出一些知性的部署與理性的結構之新作,或許也能找到一…

【朱薩克訪台講座全紀錄】那些女人、那些掙扎、那些藏在橋上的美好

文/劉芷妤 自席捲全球的《偷書賊》出版後,笑容燦爛可比艾迪瑞德曼(Eddie Redmayne)的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和他的第二本書《克雷的橋》一起在2019台北國際書展期間來到台灣,與同樣睽違六年剛出版散文集《比霧更深的地方》的作家張惠菁、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郭重興,分別於…

【朱薩克訪台講座全紀錄】潮汐般的故事,讓書本身就是一座橋

文/劉芷妤 自席捲全球的《偷書賊》出版後,笑容燦爛可比艾迪瑞德曼(Eddie Redmayne)的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和他的第二本書《克雷的橋》一起在2019台北國際書展期間來到台灣,與同樣睽違六年剛出版散文集《比霧更深的地方》的作家張惠菁、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郭重興,分別於…

【朱薩克訪台講座全紀錄】那個我非寫不可的故事:現代郊區裡的英雄史詩

文/劉芷妤 自席捲全球的《偷書賊》出版後,笑容燦爛可比艾迪瑞德曼(Eddie Redmayne)的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和他的第二本書《克雷的橋》一起在2019台北國際書展期間來到台灣,與同樣睽違六年剛出版散文集《比霧更深的地方》的作家張惠菁、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郭重興,分別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