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嬸」養成記——專訪十一月店長周慕姿

文/愛麗絲 「星期天郵差不送報,每逢星期一,郵差送來星期日、星期一兩天份的《國語日報》,總跟等在門邊的我說:『妹妹今天有兩份喔!』我就好開心喔!」周慕姿從小熱愛閱讀,談及當時殷切期盼的《國語日報》,仍是高舉雙手歡呼的興奮。 周慕姿約二、三歲時,家裡在台南經營租書店,據母親轉述,當時還不識字、熱愛漫畫…

10/16【大師講座-蛻變系列之一】神奇的能量法則:坎伯的閱讀神話與生命實現

為什麼是神話?為什麼我們要瞭解神話? 神話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神話是一種迷信嗎?神話是一種穿鑿附會的東西嗎?榮格分析師河合隼雄為何會認為,現代人的孤獨與不安與失去「和神話的連結」有關係,那麼現代人應該跟神話有什麼樣的連結?人們又能夠透過什麼方式來與神話連結?透過神話的連結,又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備受讀者喜愛的《小婦人》,細膩呈現孩子以身試「惡」

文/河合隼雄;譯/林暉鈞 惡的兩義性,再怎麼論述也無法窮盡。所以我才會忍不住認為,單純地排除惡,會引來更大的惡。然而,撇開「惡是什麼」這種一般性的通論不談,只要身為人而活著,就會遭遇不管怎麼說都「不對」、本人也無法辯解的「惡」。我們必須對這一點有所認知,也因此我們需要「惡的心理學」。小學一年級的江田…

【經典也青春】現實到底是什麼? ——莊慧秋談河合隼雄的《閱讀奇幻文學:喚醒內心的奇想世界》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什麼時候起,當孩子說出充滿空想的天真話語,我們不僅不感到興奮、開心,反而覺得被挑戰、被冒犯了? 又是什麼時候起,我們一邊讚嘆某些奇思幻想的瑰麗,為之深深感動,卻又告誡自己那樣不切實際、不可能、不合理? 受到社會常規與常識薰染束縛的成人,漸漸失去感受性與想…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Vol. 05: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所以我該怎麼辦?

公視超夯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吳曉樂的同名作品,每個經歷過升學主義荼毒的讀者和觀眾看了都想起自己求學時期與家長之間心力交瘁的互動過程,莫不生出一種能夠理解的心情(像里長伯這種沒什麼感覺的,大概是因為從前媽媽管不動她)。 但當年從升學壓力之下掙扎出來、對故事裡那些青少年孩子感同身受的讀者和…

長襪皮皮:「你們是問我,為什麼要倒著走嗎?」

文/河合隼雄 不成故事的故事 皮皮沒有媽媽,也沒有爸爸。這樣說起來,皮皮的前身,《長腿叔叔》裡的茱蒂,也是孤兒。茱蒂和皮皮的性格在許多方面都很相像。她們都不受傳統因襲拘束,自由、開朗、友善而調皮……。但兩者的不同在於,茱蒂儘管是孤兒,最後仍然獲得幸福,而皮皮正因為是孤兒,所以幸福。事實上,茱蒂再生為…

小孩子為什麼會「偷盜」?從「小惡」到「大惡」,距離到底有多遠?

文/河合隼雄 偷盜的魅力 應該有很多人都還記得自己小的時候,明明知道偷盜是不對的,但是從心裡感受到它的魅力,忍不住就犯了偷盜的行為。與其為這樣的行為烙上「惡」的印記,說不定將它分類為「小孩子的惡作劇」比較好。我小的時候,一方面也是因為在鄉下長大,就曾經犯過這樣的「偷盜」。到別人的田裡,隨意地摘食柿子…

【硬漢相談室】馬欣X臥斧──反派和怪胎,其實都可能是某種硬漢啊!

整理/黃韻蓉、犁客 上班的時候有時得軟有時得硬,戀愛的時候有時得軟有時得硬,事實上,過日子的時候最要緊的就是知道幾時放軟、幾時強硬。該怎麼成為知道幾時該軟幾時該硬的大人?請看【硬漢相談室】馬欣X臥斧的開示! 馬欣:我覺得從事教育的大人最基本的就是不要浪費孩子的時間,他去玩和看天空都可能比你講一堆八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