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臥斧 ※原收錄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早年讀與犯罪有關的非虛構作品時,大抵抱持著「做功課」的心態──倘若俺寫故事時需要描繪歹角,那麼俺得理解一個「壞人」是怎麼回事。假若這個壞人不是因為生活困境而偷盜、不是因為情勢所迫而殺戮,那麼就更值得搞清楚他的動機、欲望,或者他為什麼會在成長過程當…
筆訪/犁客;文字/橫山秀夫 1989年,日本的昭和64年。這是昭和的最後一年,而且只有短短七天──昭和天皇在1月7日駕崩,平成年代隨之來臨。小說《64》裡提到的綁架事件,就發生在這段時間。綁架事件出現遇害的女孩、心碎的家屬、震驚的民眾,及因為沒能擒凶而感受複雜的警方。 過了近二十年,追溯期將至,警界…
文/臥斧 ※原發表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在教授推理小說創作的課堂上,提到角色設定時,俺大多會提醒同學注意一事:設定主角的職業和個性時,要先想想這個主角為什麼要去查故事裡那樁案子? 其實驅動主角行事的合理動機,是創作所有故事都要思考的,不過因為講的是常會以調查某樁案件當情節主軸的推理小說…
某一次演講,我提到了白色恐怖時期,國民黨政府曾經濫殺許多人命。此時,台下有一名婦人站起,一臉氣憤對著我與對談人(飛文工作室的負責人、小說家林峰毅)說:「哪有死那麼多人,不過才死幾個人而已!」我無奈表達了,就算只有一條人命,這種事也完全不應該發生。但她無法理解,仍悻悻然離去。 人命之所以輕,甚至可以拿…
文/犁客 看小說看影集的時候,會看到很聰明的犯人,他們的布局縝密、心思細膩,不但可以用堪稱藝術的手法殺害他們的目標,想的還永遠比警方或偵探多好幾步,他們犯了罪之後悠哉漫步,大家氣喘噓噓地苦苦追趕但就是望塵莫及。 不過那是小說影集裡的犯罪狀況。 根據在國內第一線警務工作值勤的朋友透露,他遇過的謀殺案件…
寫小說不只需要想像力,更重要的,是觀察力。除了觀察自己生活圈裡的人事物,也要觀察非自己生活圈裡的人事物;除了觀察當今社會的剖面,也要觀察歷史切片的樣貌;除了可以從餐桌上的常見蔬果一路看到全球的金融市場流動,也可以從世界大戰一路看到正方陣營裡的陰謀和八卦;除了可以揭發唬人的亮晶晶新創產業,也可以了解無…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1990年5月12日,日本栃木縣足利市一個父親帶著女兒到一家柏青哥店打柏青哥,打到一半,發現女兒不見了;父親尋找之後報警,根據目擊者的證詞,穿著白衣紅裙的女童,可能在店外的停車場被一名男子帶走。隔天,女童的遺體在柏青哥店附近河濱被人發現,全身赤裸,…
出版一行不足為外人道的事情很多,在行內待久了,可能做過很多自己都沒想過的、亂七八糟的事──談起這個,讓這回的暢銷榜mooTube險險出現限制級的疑慮(?) 事實上,雖然這類話題容易引起大家的興趣、與這類話題相關的書也可能因而擠進暢銷榜,但透過網路閱讀的讀者,同樣也相當在意現實議題──包括實際發生的、…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最初拿到這份書稿時,書名叫《桶川跟蹤狂殺人事件》,譯自日本記者清水潔的《桶川ストーカー殺人事件─遺言》,內容有關一樁發生在1999年10月26日的謀殺案,日本警方調查時用的名稱是「JR桶川站西口女大學生路上殺人事件」(JR桶川駅西口女子大生路上殺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