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要的不是「已知很有趣的東西」,而是「好像很有趣的東西」

文/都築響一;譯/黃鴻硯 我發自內心認為,催生無聊雜誌的正是「編輯會議」。不管在哪家出版社,開會(有時也會讓業務部參加,視情況而定)決定企畫都是常態吧。比方說,每個禮拜一在中午前開會,每人提出五個提案,所有人一起討論。 接著大家開始一個一個抹殺彼此的提案,這不有趣,這也不有趣。有提案倖存下來獲得採用…

朝赤道航行 :專訪慢工出版社社長黃珮珊

文/羅苡珊;人物攝影/盧奕昕 2013年,黃珮珊成立「慢工出版社」,以「紀錄漫畫」作為創作核心,期許在熱帶亞洲地區與在地作者進行跨國合作,發展有別於日韓、歐美市場的「亞洲紀錄漫畫」。黃珮珊肯定紀實性題材的創作可能,同時強調漫畫的敘事意義——有別於單幅的繪畫,漫畫透過對話框、分鏡等元素的流動,營造故事…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各自有趣,彼此對應──談《夜行動物》的小說與電影

不管是觀賞湯姆.福特執導的《夜行動物》,或是閱讀由奧斯丁.萊特所寫的原著小說,全都讓人十分享受,如果可以兩者都看,觀察其中的異同之處,則肯定是件更加有趣的事。 無論小說或電影,兩個《夜行動物》的故事主線其實不算差異太大,均以雙線手法同時並進,描述蘇珊收到前夫愛德華撰寫的小說書稿,隨著閱讀過程開始回憶…

咦?台灣既視感──屬於我們的台灣時代

文/黃子欽 日本時代、民國時代、電視時代、廣告時代、網路時代……,現在我很想有一個台灣時代。 讓我們來找一些台灣的圖像物件。日本時代是明信片,街道、景點、農業、風俗,一種殖民地的標籤印象。民國時代是洗腦課本,長江黃河萬里長城、反攻大陸、士兵剪影、眷村、梅花、保密防諜。電視時代是各種童年代言人,無敵鐵…

我的創作讓你賺錢了嗎?──簡論藝術交易20年

原刊載於典藏Facebook粉絲頁獲授權轉載 經營藝術市場書系十年了,這十年間的藝術活動打破、滲透了許多範疇,如今充斥著藝術活動的景象是創作意志的蓬勃,或者少量的創意被產業過度放大的結果? 典藏藝術市場書系自 2007 年至今年(2016)初的《錢暴:21世紀藝術市場大爆發》為止,所出版的圖書約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