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德 凡是在王爾德人生尾聲才接觸他的人,只看得到他出獄後的憔悴落魄,會難以想像他早期的才華洋溢。我是一八九一年初識王爾德。他當時擁有薩克雷口中的「偉人天賦」,亦即藝術成就。他的姿態意氣風發,他的成就早已注定,彷彿只需邁步向前與之相會。他的著作震驚文壇又風靡世人,每齣戲劇都是倫敦街談巷議的話題。他…
文/阮若缺 紀德在《如果麥子不死》第一部裡,最後是這麼說的:「儘管多麼想忠於事實,回憶錄永遠都只能呈現一半的真實,因為一切都永遠比說出口的來得複雜。或許只有在小說中,才更貼近真實。」追究《如果麥子不死》這類自傳體小說(或回憶錄)的真實性或虛構性,意義不大,倒是能否體會作者想盡可能誠懇地「自然流露」,…
狂熱比努力更重要,努力需要毅力來支撐,但是狂熱能讓人樂此不疲。 ——蔡志忠 1. 「誰不認識蔡志忠?」 此生最怕沾上知名人物,可這回,想不沾蔡志忠的光,也難。 都怪蔡志忠最近出版了自傳《天才與巨匠》,他在2016年9月4日的《深圳晚報》上的專訪中,提及那本《蔡子說:蔡志忠的半生傳奇》和我結緣的往事。…
文/犁客 每年十月開始是歐美國際性文學獎的頒獎旺季,一連串入圍書單陸續公布,各國書迷會開始熱烈討論自己心儀的作家能否入圍、能否得獎,出版社也會密切注意自己簽下的作者和作品是否名列其中。 作為當今世界的文化強權,歐美國家的文學獎品味自然要緊;就算撇開文學史上的定位不論,國際獎項的認可也代表了作品向其他…
我們定義詩,總喜歡引「詩言志」這句儒家的美學教養當作標準答案——詩歌的功能在於表述雅正的志向,具備教化功能。但即便如此,就我所知的文學作品中,不把鄉民最愛創作的藏頭詩列入的話,情詩終究還是比言之諄諄的作品更具備感染力,比曇花短,比愛情長。 像我們中學課本都學過的鄭愁予那首「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