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順聰 近來法國高中生的哲學讀本譯入台灣,主題分政治、社會、國家與法律,我首先展讀「交換」。這是以儒道釋為文化基底的台灣社會,罕得「正面展開」的真實。 說到交換,向來都是「及物的」,實指物品與金錢;同時,不能忽略感情與言語,是人類在精神層次的「交換」。交換乃雙向性,施予與受贈,建構起人類社會的基…
群星文化執行副總編輯/李清瑞 小時候不小心跌倒,膝蓋受傷流血了,蹲在地上大哭,大人們見狀來安慰之餘,還不忘說一句:「不要哭,要勇敢,只是一個小傷口,一下就不痛了。」那時候我以為勇敢就是不怕痛、懂忍耐。 第一次一個人從學校自己走回家,大人和我說:「好勇敢耶!可以自己一個人了。」那時候我以為勇敢是除了會…
文/陳蕙慧 想像著史書上記載的、電影戲劇裡搬演的那些在大小戰役中指揮若定、豪氣干雲、一騎駿馬馳騁於硝煙滿佈、戰況激烈的草原、大漠、林野中的軍官將士們,任誰都會為那氣勢磅薄的壯麗感,興起無限的憧憬和嚮往吧。 尤其是二十歲上下的年輕小夥子們,對自己能為不算長遠的生命旅程揮灑出怎樣美麗的色彩,佩飾怎樣的獎…
文/陳榮彬 一九四二年,美國小說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幫紐約的皇冠出版(Crown Publishers)編了一本戰爭小說集,書名是《戰爭中的人:史上最佳的戰爭故事集》(Men at War: The Best War Stories of All Time),選集篇幅長達一千…
史蒂芬·克萊恩(Stephen Crane)於1895年所出版的戰爭小說《紅色英勇勳章》(The Red Badge of Courage),記述了一心嚮往上戰場的小說主角「年輕人」亨利.佛萊明,在加入了南北戰爭的北軍之後,曾一度因為恐懼逃離戰場;但在經歷一次次內心的掙扎與思索過後,他決定重返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