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點學校】05:詩人胡家榮教你「在日常中磨練靈感」!

學習,沒有句點。逗點學校,上課了! 今天是哪一位老師來分享呢? 胡家榮:「假如寫作沒有靈感,要主動去把它抓出來、逼它出來。」 靈感派詩人最大的武器當然就是靈感,靈感泉湧不息時,寫作輕鬆美好。而靈感派詩人最大的弱點,就是靈感遲遲不來,等個一兩年也是常有的事,這時不免懷疑:你還敢說自己能寫詩嗎?靈感派詩…

【逗點學校】04:小說家劉芷妤教你「寫故事對抗現實殘酷」!

學習,沒有句點。逗點學校,上課了! 今天是哪一位老師來分享呢? 劉芷妤:「我媽常說我進了《納尼亞傳奇》的魔衣櫥,就再也沒回來過了!」 寫作曾經是劉芷妤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也是自我肯定的來源,直到拿不到獎、拿不到補助,甚至會被副刊退稿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也有不被認同的一天。原本以為不會再寫了,劉芷妤後來卻完…

那些因情節恐怖獵奇而流行通俗的故事,其實藏著沒人發現的內裡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因故重讀H. G. 威爾斯(H. G. Wells)的《莫羅博士島》(The Island of Dr. Moreau)和《隱形人》(The Invisible Man)──說是重讀,自是因為先前讀過,年月過去已久,妙的是在這些年間一直有些其他作品…

【讀墨閱讀榜:這本大家讀最久!】Vol. 25:羅琳就是參加了這個才寫出「哈利波特」的呢~(誤)

防疫期間,有許多事應該注意;而在所有該注意的事項當中,最應謹慎以對的,應該是資訊的正確性──包括該有的防疫措施、新聞內容是否經有心人士或單位偽造,還有當自己、親友甚或不認識的他者染病之後,應當保持怎麼樣的心態;同時,假如得到的資訊不正確但又傳播出去,那麼造成的負面影響並不下於真正的病毒傳染。 奇妙的…

大人還能不能讀這種小說呢?

編譯/暮琳 討論度高的電影常改編自青少年小說(Young Adult Fiction),暢銷排行榜上永遠有幾本青少年文學,不管是誰,就算沒看過也一定聽過《哈利波特》(Harry Potter)、《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或是《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一週E書】她會讓你知道很多事都不只「就是那樣」,包括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文/犁客 會有人告訴你:這位作家的小說主題,常與政治、性別議題,以及人類道德心智的成長有關。 聽到這樣的評語,你或許會認為這樣的作品不是很艱澀難讀,就是很無聊。總之應該「很硬」。 也會有人告訴你:這位作家的奇幻小說與托爾金的「魔戒」系列及C.S.路易斯的「納尼亞傳奇」系列齊名,這位作家的科幻小說,與…

【一週E書】一群穿西裝的宅宅們湊在一起,開啟了某種奇幻的大門⋯⋯

文/犁客 1926年,英國牛津,三十四歲的托爾金認識了二十八歲的路易斯。 當時托爾金剛剛到牛津當老師一年左右,認識了一些和他一樣對詩、神祕小說、奇幻故事、北歐神話等等作品有興趣的同好,路易斯也是其中之一。托爾金已經寫了《哈比人歷險記》和《魔戒》的開頭(對,就是讓人讀起來相當索然無味、完全是夏爾及哈比…

看得到吃不到──小說裡那些食物嚐起來到底什麼味道!?

編譯/暮琳 蘭巴斯(Lembas):又稱行路麵包,一小塊便能為一整天的路程提供體力。外表是褐色,內部則呈奶油色,據說比蜂蜜蛋糕還要美味。 褐湯(Bowl O’Brown):貧民區的居民用來充饑的湯,表面總是浮著一層厚厚的油脂。用蘿葡、洋蔥與某些神秘的肉塊燉成,食材可能包含鼠肉或謀殺受害者…

【一週E書】我們這塊土地的故事,比你想像的更多、更瑰麗,也更驚心動魄。

文/犁客 很難描述當年第一次讀《臺北城裡妖魔跋扈》的感覺。 長年以來,大多數國內讀者對於奇幻類型的閱讀經驗,要嘛來自翻譯作品(無論是《魔戒》、《納尼亞傳奇》、《地海》或者《哈利波特》等西方作品,還是《陰陽師》、《十二國記》等日本系列小說),要嘛來自以古早神話元素進行改編的創作。 但事實上,台灣有自己…

喝到最後,你會看到萬物的真相──文學家和酒吧

編譯/暮琳 王爾德這麼形容苦艾酒:「喝下一杯,世界變成你夢想中的樣子。第二杯下肚,事物盡失全貌。最後,你將能看清萬物的真相,而這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 人們總想像作家的髮膚之下流的不是血,而是幽深濃稠的墨,然而更多時候,諸墨客真正的信仰不是墨水,而是酒精。藝術家依賴酒精將痛苦與乏味拔除,進而藉由酒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