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意見 【台北文學季】在歷史裡,台北城 發表於 13 3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1935始政40周年台灣博會會場鳥瞰圖 文/張琬琳(台大台文所博士候選人) ★城的所在.人的故事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台北文學季】文化狂飆、政治氛圍,以及油墨氣味──台北三市街 發表於 7 3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陳采瑩繪圖 文/呂佩珊 「老台北」,這三個字近年來頻頻出現在各式介紹台北的文章,似乎藉由拉開時間距離,就可以在這座忙碌的城市中捕捉到一縷悠然氣息,為緊繃的生活帶來些許緩解。但老台北在哪裡?又要如何才稱為「老」呢?「老」與「新」或許難以三言兩語說清楚,但順著歷史脈絡,我們或許可以稍為窺探昔日台北的風情餘影。 完整文章
閱樂書店書沙龍 【閱樂書店書沙龍】為這些建築,加點動人故事吧!《圖解台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讀後有感 發表於 2 6 月, 2016 By 閱樂書店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中岑 范姜 文/閱樂書店林哲安 建築,是一種體現文化的象徵,公共建築尤是。這是因為,所謂的公共建築,幾乎都是由「官方」所主導,這就會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浮現出來,亦即:作為主導者的政府,如何運用建築物,來注入自身的立場、觀點以及意識形態。換句話說,觀察台灣公共建築的外觀、樣式與細部規劃,其實也能夠對歷朝政府的「統治態度」,有個初步的認識。 可惜的是,我們都缺乏這樣的鑑賞能力。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現場寫真】從數字裡找到不一樣的歷史──聽經濟學家葉淑貞說蓬萊米到臺灣的故事 發表於 10 6 月, 2015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MiNe 文/林宣瑋 臺灣的稻米種植技術有目共睹,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原來蓬萊米當年也是跟著日本殖民一起來到臺灣;為了解決日本國內的缺米問題,今日花團錦簇的台北竹子湖,也成了那時蓬萊米在臺灣的試種地……。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