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柏言;人物攝影/吳翛 Wu René 我們來數星星吧 羅蘭.巴特曾對「占星」這一現代社會的巫術,有過一段著名的評論。他認為,「占星術」並不指向未來,亦無關乎夢想,而是一面再寫實不過的鏡子。一周一次的星座運勢,對應的是千篇一律的工作時間;而所謂「機運」,只是在無有可能的勞動時光裡,虛設一條「逃逸…
文/張耀升 相較於修復版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還有另外一部數位修復作品,那便是數年前中影修復計畫的《恐怖份子》。 這部將近30年前的作品,至今仍然毫無過時感,且意義至今仍有重新詮釋的空間,尤其《恐怖份子》中的聲部與影部,幾乎可作為分析與創作的示範教材。
文/犁客 「我一直認為,身為一個譯者、不是作者,就要謹守某條界線。」周丹穎說,「依文本分析之後,那條界線會有變動,但譯者不會取代作者的創造性。」 周丹穎出版過好幾本小說,曾以作者身分拿下聯合報文學獎,另以兩篇英文短文中譯,拿下梁實秋翻譯獎,也出版過一本譯作《駁于連:目睹中國研究之怪現狀》──不知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