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村鎮並非他鄉愁的根源,他以文字創造了沒有歷史的港鎮。

文/許楚君;人物攝影/汪正翔 我從未到過北勢寮。這個陌生的地名,從讀了《夕瀑雨》之後開始才隱約浮現輪廓。陳柏言說,他筆下這座海市蜃樓一般,若虛若實的港鎮,其實荒蕪不過,在圖書館裡甚至找不到這個地方的鄉誌。沒有歷史的港鎮,彷彿除了片段記憶,沒有留下任何可供追索的痕跡。無從考證、難以追摹,他接續寫出的《…

13年刻劃《剪翼史》,王文興不疾不徐也不墜的創作,帶領讀者體會緩慢的閱讀

文、攝影/陳心怡 繼《家變》、《背海的人》之後,王文興人生第三部長篇小說《剪翼史》是在每天只寫作兩小時的情況下,歷時十三年後才誕生的新作。在什麼都求快、怕落人後、恐漏失資訊的今天,要放慢腳步,除了勇氣,還需十足定力;王文興用這部創作極慢的小說,希望帶領讀者用更緩慢的速度來閱讀。 《家變》是王文興從 …

想進文創產業的人,60%以上都抱著過於浪漫的念頭──蘇麗媚《創意,然後呢?》新書發表會

文/陳心怡 從三立電視王國卸下執行副總職務的蘇麗媚,2011年創辦「夢田文創」,在這個被她定調為「文創產業實驗室」的空間裡,短短五年,實驗橫跨戲劇、電影、紀錄片與舞台劇。 這兩年興起的獨立書店風貌,就是由夢田文創從巷弄文化找到獨立書店後,一路拓展出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戲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

艱辛地朝這世界搏擊自由,為了證明是「我」在說話

文/賀淑瑋 教書三十年,我碰過形形色色的學生,朱宥勳是極其特殊的一位。他的標準上課配備:筆記型電腦,打開,上線。我在台上口沫橫飛,他在台下搭搭搭搭,跟全世界來往,應答得不亦樂乎。假裝不在意,並且壓制走過去看他在搞什麼鬼的欲望,變成我那一年上課的常備心態。但我當然不是、也從來不想當開明偉大的老師。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