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來自越南,河粉店老闆卻稱呼她們「那些越南妹」

文/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如果算得寬一點,我自己的越南史,可以從大學時代說起,只是,當時的我還不知道。 那時,常常去學校附近的燒臘店吃飯,老闆講的是廣東國語,我以為他們來自香港。直到大約十五年之後,我因為要辦越南文《四方報》,才知道燒臘店的老闆是越戰結束後、從越南來到台灣的廣東華…

【2017版權營】譯稿就像相親照片──台灣作品走進亞洲書市

文/暮琳 投影幕上映著十本來自臺灣的小說。吳明益的《單車失竊記》、三毛的《撒哈拉歲月》與邱妙津的《鱷魚手記》等書靜靜躺在後方長桌上,任由與會來賓參考翻閱。來自不同出版社、書店與文化產業的學員紛紛猜起螢幕上每本書究竟賣出了多少語言版權,以多少種不同樣態旅行至異國的書店。一場活潑可愛的暖場活動替2017…

在越南遇到瓊瑤和《金瓶梅》──胡志明市的書街

本文原載於【Food, Lifestyle and Travel Stories】,獲原作者授權轉載文/DD 根據 2013 行政院院會報告的數據,台灣人每年平均閱讀 2 本書,遠低於日本的 8.4 本、新加坡的 9.2 本、法國的 10 本、韓國的 10.8 本。「平均只讀 2 本」這數字引起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