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我不希望七、八十歲時還在想人生功課沒做完,我想要現在開始玩。」──專訪曾寶儀 發表於 25 6 月, 2019 By 犁客 文/犁客 「書真的很重。」曾寶儀說,「我有一陣子住在香港,因為香港書店不多,所以我帶了很多台灣的書過去,後來要搬家時,書多到我發現與其用寄的,不如多花兩張機票錢、找兩個朋友來幫我搬書,這樣還比較划算。」 完整文章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被創業」自救包:職場老手變接案新人,我該怎麼辦? 發表於 29 6 月, 2017 By 康文炳 Photo Credit: Unsplash 一、媒體處境艱難,Cost Down早就是管理層朝思暮想的神聖救贖字眼,如今《蘋果日報》開了第一槍,就更具示範作用了。因此,不管有心還是無意,也許你們公司的老闆也正心癢,不久就要在內部認真討論起來了。 完整文章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大家都討厭矛盾,但⋯⋯為什麼啊? 發表於 19 6 月, 2017 By 朱家安 圖片來源:Unsplash 粗略來說,「自相矛盾」的意思是指你相信一組不會同時成立的事情,例如「小青是女的」跟「小青是單身漢」。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邏輯上,矛盾都不好,不過背後的原因不太一樣。 在形式邏輯領域(formal logic),大家不喜歡矛盾,是基於一個有點宅的原因:在古典邏輯(classic 完整文章
果子離群索書 【果子離群索書】科學怪人唱郭金發:為何讓我離葉又離枝? 發表於 24 11 月, 2016 By 果子離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ubberdave 年少輕狂時的我,有時羨慕沒有家庭牽絆的孤兒。當然我知道有媽的孩子像個寶,也充分享受家庭的溫暖,親情的呵護,前述想法,或許只是對於不受羈絆的嚮往,只是一時激憤偶發的念頭。 這世界上多的是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育、育而不愛的孩子,在文學作品裡,也不乏這類描述。成長過程中來自家庭的傷害,作家下筆時,往往傷口已結痂,火氣已消,寫出來的只剩孤寂與蒼涼。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