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不是從小豬長成大豬,而是從毛毛蟲變成蝴蝶──專訪「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

文/犁客 「從前國內的童書作家位置很邊緣,銷量不好,願意投入創作的人也不多;」何琦瑜說,「那是個惡性循環。」 台灣的本土童書與繪本,不但在國內市場與翻譯作品分庭抗禮,在全球出版市場的能見度也不低,但在大約二十年前,情況並非如此。1987年台灣解嚴之後,因應政治體制轉型,各個領域都有改革倡議。1988…

觀察書市風向,悅知文化以自製書打開海外授權商機──小國突圍(二)

文/何宛芳 雖然全世界使用華語的人口數量龐大,但因種種因素,在臺灣從事出版工作,總會覺得市場似乎很小,閱讀人口似乎很少,無論怎麼努力,銷量就是只有那麼一點點。要進軍中國市場,可能得要處理一些限制,但除此之外,彷彿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再使得上力。 事實上,世界很大,推廣作品不見得會受限於原來的創作語種,如…

【老貓出版偵查課】編輯有未來嗎?

前幾天有個優秀的新生代編輯在臉書問了一個大問題: 軍官可以從少尉做到上將,至少也有九個階段可以晉升。但編輯呢?做一年的編輯、做三年的編輯、做十年的編輯,本質上做的事情大同小異,並且不斷在這一本書與下一本書之間輪迴反覆。你要怎麼期待這個產業能給出好薪水、留住好人才? 這真是個大哉問。編輯永遠只能做編輯…

唯有出版讓歷史成為歷史:對臺灣人文社科出版的思考(下)

莊瑞琳(衛城出版總編輯) 【按:此文為在臺大歷史系「我們的知識共同體」與東華大學歷史系「近來臺灣大眾史學讀物的編輯與出版」的兩次講座內容改寫而成。】 出版,有問題嗎? 我進入這個行業時,是一個需要做翻譯書人才多過自製書人才的時代,我們多半被訓練與要求為能夠看國外版權的書訊架構書單,以及擅長編修翻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