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陶晶瑩;筆訪、整理/犁客 「媽媽半夜趕劇本的寫作身影,在我生命中是很重要的一副景象,可能也帶給我很大的影響。」陶晶瑩說,「我從小比較安靜,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閱讀。」 先以歌唱出道,再以主持見長,1999年,陶晶瑩出版第一本書,成了暢銷作家──但這並不是一時興起提筆就有的結果。 「寫作習慣從學生…
文/艾倫.狄波頓 1 對於確定自己在愛的人,誘惑不是個可以遊蕩的領域。每一個微笑,每一個字,都是通往即使沒有一萬兩千個,也有一打以上機會的路。日常生活中(意即「沒有戀愛」的情況下)原本表面的動作與言語現在可以有各式各樣的解釋。而至少對誘惑者來說,所有的疑惑會簡化成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那種不安就像罪犯等…
法國精神分析學家雅各.拉康(Jacques Lacan)說,「語言的目的不在達意,而在喚起。」 其實,在我看來,所有的語言文字,甚至是所有的藝術型式,也都應該是一種喚起──召喚我們每個潛伏的生命情境,喚起每道歲月刻劃過的痕跡──或孤單,或挫折,或傷逝,或甜美,或溫暖,或歡愉⋯⋯。 這也正是我們之所以…
我喜歡艾倫.狄波頓。 我喜歡才子才女。艾倫.狄波頓既有「英倫才子」之譽,一身才華可想而知。他著述勤快,但嚴格說,都不算是純文學創作,所以有才子之譽,無非博學多聞,善於融會貫通,消化各種議題,再以深入淺出方式與迷人多變的形式,傳達知識。 艾倫.狄波頓的強項是,他懂得用消去法,找到自己的定位。 他說,寫…
文/洪淑青 我想帶一本書去旅行,可能是艾倫.狄波頓的《旅行的藝術》、約翰.伯格的《我們在此相遇》、奧罕.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克里斯多福.伊薛伍德的《再見,柏林》或是契訶夫的《帶小狗的女士》,這些書豐沃了我旅途的厚度,書中的故事情節及溫暖的文字溫潤旅行中的氣氛,一場旅行變得多樣多貌,可靜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