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殘的歷史或許可以靠小說幫忙,小說是精神的義肢

文/胡淑雯 共分九項的食療法講完,人車已遠去,兩人發著午後熱病似的不小心掉入懷舊的陷阱,但都不掙扎,甚至暗自有些歡迎,久久總要暖身溫習一番,害怕事蹟湮滅,記憶遭到腐蝕。 出於一種奇異的默契,他們,他、和老蔡,努力的存活,不只為自己,也為了保薦對方的存活。他一點也不知道老蔡擺攤以外的生活狀況,包括他的…

【故事‧說書】向那空白的所在啟程──讀《無法送達的遺書》

文/海東青(歷史所碩士生) 本文與【故事‧說書】合作刊載 人聲鼎沸的臺北書展,總得要到閉館時間刻刻逼近,如海的人潮漸之退去時,方才稍得寧靜。這時,我們這些小工讀生,也從在整日的排書補書各類顧客服務中短暫解脫。 依稀記得,那一天編輯與業務部職員談起今日的銷售:衛城新出的《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

【黃子欽的設計嘴,泡】他注視著邊緣,因為故事就在那裡──與攝影師何經泰對談(一)

採訪對談/黃子欽;整理/陳怡慈攝影/蔡仁譯;作品提供/何經泰 還算清朗的午後,陽光濃烈但不炙人,我從工作室出發,前往金門街的咖啡館採訪何經泰。事前編輯來信敲定下午三點,但我想先熟悉現場氛圍,所以早早出門,在兩點半前抵達。豈料推開咖啡館大門,何經泰一副已經待了許久的模樣,連編輯都已經到了。這是鮮少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