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出田阿生;譯/黃耀進 原文刊於:《東京新聞》(日報)(2019/04/03),轉載自游擊文化 描寫性暴力的臺灣暢銷著作質問文學的「光明與黑暗」 臺灣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一部描寫補教老師對十幾歲少女的強暴,刻劃出學歷至上與性暴力等社會黑暗面的作品,今年秋天由白水社翻譯出版。兩年前作者林奕含…
文/守屋典子;譯/黃耀進 原文刊於:東京律師協士會會刊《LIBRA》(2020年3月號),轉載自游擊文化 文學救贖了什麼? 作者過世前八天在訪問中,針對本書想告訴讀著:這不是一個「關於女孩子被誘姦或是被強暴的故事」,而是「女孩子愛上了誘姦犯」的故事。另外在本書的開頭也記下這麼一句「改編自真人真事」。…
文/蘇童 我所喜愛和欽佩的美國作家可以開出一個長長的名單,海明威、福克納自不必說,有的作家我只看到很少的譯作,從此就不能相忘,譬如約翰‧巴思、菲利普‧羅斯、羅伯特庫佛、諾曼梅勒、楚門卡波提、厄普代克等,納博科夫現在也是其中一個了。 讀到的納博科夫的頭一部中篇是《黑暗中的笑聲》,好像那還是他在蘇聯時候…
編譯/陳慧敏 英國搖滾樂手大衛鮑伊離開地球兩年,他的兒子鄧肯瓊斯(Duncan Jones)透過推特邀請歌迷,每月讀一本大衛鮑伊喜愛的書,用閱讀馬拉松,懷念這位傳奇樂手。 2018年1月8日是大衛鮑伊的71歲冥誕,也是他辭世兩年又兩天的日子,紀念大衛鮑伊的報導和活動不斷,其中,HBO製作了《大衛鮑伊…
文/犁客 有人說世界閱讀日(World Book Day)會訂於每年的4月23日,是因莎士比亞誕生和辭世的日子都是4月23日,訂為閱讀日,正好紀念文豪。 不過,讓我們仔細想想:莎士比亞是寫劇本的,這天好像應該訂成舞臺劇節或血汗編劇節之類的比較合適;就算我們一致認定莎翁劇本毫無疑問是文學作品,歷史學者…
編譯/Jasmine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一九八四》與《動物農莊》可說是二十世紀初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之一,有人稱喬治.歐威爾是「先知」,因為在這兩本「政治寓言」裡描述的恐佈極權社會主義現象,現實世界在往後的半世紀裡不斷出現印證。現任美國總統川普的「另類事實」、以及其幕僚睜眼說…
有些電影改編自小說,有些小說則改編自電影劇本,但有時,兩者未必有先後之分,而是由導演與小說作者攜手合作,同時針對兩者創作而成。這種少見的情況,有個極為知名的範例──《2001:太空漫遊》。 無論是亞瑟.C.克拉克撰寫的小說,或是史丹利.庫柏力克執導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均無庸置疑是各自類別中…
編譯/黃彥霖 若要說有什麼能讓我們從生活中所有煩躁、令人沮喪的壓力中解脫出來,大概就是讀到一本好書了。 根據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在2009年的研究指出,閱讀,其實是最能讓人放鬆的方法之一。原理很簡單:因為在閱讀時我們要能專注、且集中精神才能進入書中所描述的文學世界…
對於契訶夫這位十九世紀中後葉的俄國作家,多數讀者們對他的普遍印象是他是一位關懷社會底層、具人道主義精神的作者。因此他的短篇小說及劇作,多是描繪小人物的日常生活,透過這些故事,傳達他對貧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但是出版《帶小狗的女士:契訶夫小說新選新譯》的出版社櫻桃園文化,卻十分用心地從契訶夫的小說全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