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前,馬可孛羅【九月重磅新書「盲讀」趣!】

為了不受既定印象左右,行家們會除去帶有資訊的標籤,單純用敏銳的感官分析、尋覓最優異的一款美酒,是謂「盲飲」。在同樣的道理下,若閱讀之前不受書名、文案和圖書分類影響,你能憑藉自己的閱讀經驗來享受且解讀作品嗎? 即日起至8/2(二)到Google表單報名試讀活動,馬可孛羅出版社將隨機挑選出66名讀者,邀…

舉著「愛」的大旗說我討厭你

文/鳳梨 Photo From Flickr by Light Brigading 「愛」的重量可輕可重,每件事、每個行為,幾乎都可以用「愛」之名去解釋。例如護家盟可以用「愛」家庭的名義希望同志不可以結婚;老公可以用「愛」父母之名,要求老婆不准回娘家,猛然,世界上大多數的罪人都無辜了。 做為情感威脅…

《行李箱男孩》:致人於死的,不是凶器,是種族歧視

文/鉄鼠 近年掀起一波北歐犯罪小說熱潮,無論是史迪格.拉森《千禧年三部曲》,或者尤.奈斯博作品集,皆叫好又叫座。這也使得臺灣讀者有機會讀到更多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作家的懸疑推理傑作,像是拉許.克卜勒的《催眠》、安德許.陸斯隆與博爾熱.赫史東合著的《三秒風暴》,蕾娜.萊道拉寧的《女孩都到哪裡去了》等,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