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栞 合夥事業失敗、家庭失和、酗酒,律師艾迪.弗林在《不能贏的辯護》初登場時,乍看簡直是個冷硬派探案裡的典型,頹喪失落又沒有未來,大概會是個陰鬱又晦暗的角色。然而開場便被黑手黨以女兒艾米的生命要脅,接下難度甚高的辯護案,任務是炸掉法庭裡的檢方證人,讓整個故事畫風一變,染上血腥的色彩,迫使他必須…
文/愛麗絲 「我太喜歡簡曼婷了,她好活生生啊,」新書《我們沒有祕密》眾多角色裡,吳曉樂最喜歡這個補習班老師角色,碎嘴八卦,絮絮叨叨,人生裡滿佈悔憾的比上不足,只能期待從別人的不幸比下有餘。「這種人通常在現實中活得不怎麼好,當你活得有一點缺陷時,會很想知道別人在幹麻,」就像火災、刑案現場封鎖線外的圍觀…
文/江戶川亂步;譯/陳冠貴 ※本文涉及數本推理作品詭計 自從偵探小說這種小說形式發明後,才過了僅僅一百一十年,這段期間世界各國的偵探作家競相發表謎題詭計的創意,把人能夠想出的詭計幾乎蒐羅殆盡, 已經沒有任何開發完全嶄新詭計的空間。 我在戰後閱讀了相當大量的英美偵探小說, 一邊讀一邊做謎題詭計的筆記,…
文/森炎 所謂DNA 鑑定,是利用基因的DNA 鹼基序列之多樣性,來進行人身鑑別。 將DNA 應用於人身鑑別的想法,來自於原本在一九八五年,英國遺傳學者艾列克.傑佛瑞(Sir Alec John Jeffreys)的發現。他注意到DNA 在鹼基序列的重複次數上每個人均有明顯的差異等,遂開始想到可以將…
文/何宛芳 一本小說究竟能有多大的力量,撬開社會多元討論的空間?這或許是不少人會提出的疑問,但卻是作家平路深信不疑的前提。 面對一個讓自己多有觸發的社會議題,平路不是選擇看起來更直接強力的評論,反而花了兩年時間琢磨,以一本靈感取材自社會案件的小說,作為她對臺灣當前媒體、司法、輿論現況的回應。 打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