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端午,粽聲喧嘩──重點是米還是料?

文/焦桐 粽子源於祭祀,稱為「角黍」,用黍包裹成牛角狀,以象徵牲禮為牛,古籍記載起源有多種:祭屈原,祭天神,祭獬豸(先秦楚人崇拜的一種獨魚神獸),祭祖,祭鬼,祭龍。其中以祭祀神靈、祖先較為可信。目前流行的祭屈原說,源自吳均《續齊諧記》:「屆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南米北炒真好粽:公館「藍家割包」肉粽

文/犢玫瑰 「自悲自歎歹命人,父母本來真疼痛,乎阮讀書幾落冬,出業頭路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粽……」腦中浮現一個阿伯騎單車穿梭街巷叫賣的身影,那令人懷念的古早味聲線,一路領人回到過去單純樸實的歲月,在端午節這天,人們總會吃上一口肉粽,然後慢慢地回憶起那段美好的往日時光。 粽子源自於祭祀,被稱為「角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