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詩人不屬於這紅塵俗世,當代詩人卻不乏比常民更俗世之流。

文/陳克華 「詩想」一路寫了幾年,我想談的,表面上也許是詩,但其實是人。人的品質。 寫詩的人,應否具備某種程度上的「詩的美德」──既然詩人在許多時候並不抗拒享有社會名聲、地位,甚至金錢,和來自大眾的榮寵? 但何謂詩?何謂詩人?又何來詩的「美德」? 梁實秋引西哲的話說歷史裡的詩人看似神聖,但住在隔壁的…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你說我胡亂發明,我說這古早就有,若曰不然,請待來哲!

話說最近葉委員提出高見,應當廢除注音符號改用羅馬拼音,與國際接軌。我們大多知道「注音符號」系統來自於民初的教育改革,不過是近百年的事。更早的古典時期士人標音擬音,大抵用的是從《切韻》到《廣韻》的「反切」系統。即是取兩個字,上字用其聲母,下字用其韻母,切出一個字的擬音來。比方說《廣韻》書中的第一個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