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安不要偷懶了 為什麼每代人都覺得「一代不如一代」? 發表於 3 8 月, 2020 By 朱家安 Photo Credit: Unsplash 我決定趁年輕寫下這篇文章,以免老的時候反悔。 「一代不如一代」這種指責很常見,以臺灣來說,「現在的年輕人⋯⋯」起手,搭配對比句型「我們以前⋯⋯」補刀,是耳熟能詳的批評句型。把這些批評集合起來,不免讓人擔憂,八零或九零後的臺灣小孩到底出了什麼事。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樊登對「讀書」一詞充滿企圖心:讓孤讀者再也不孤獨 發表於 13 1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Walt Stoneburner 文/楊斯棓(醫師、台灣菲斯特顧問) 樊登這個超級IP近來非常火紅,與古典、萬維鋼、羅振宇等人在知識付費領域中齊名。樊登讀書會App會員數三年前已達百萬人,二○一八年突破一千萬人。它的快速成長不是靠免費,年費要價人民幣三百八十八元,折合台幣約一千八百元,有超過四百萬人是付費會員。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沉默的女人?奪麥克風有成的太太們卡拉OK嘉年華。 發表於 18 12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Paul VanDerWerf 文/陳黎、張芬齡 凱洛‧安‧達菲〈伊索太太〉 假耶穌之名,他能挖鑿出煉獄。他卑微, 無人偏愛,所以努力引人注意。死人, 伊索太太,他總是說,是不會說故事的。嗯,我跟你說 他手裡的鳥在他衣袖上拉屎, 甭去管林中那兩隻更沒價值的鳥。單調沉悶。 外出最糟。他常站在我們家門口,看一看,再跳一跳; 急速穿過灌木籬追尋一隻害羞的老鼠,走遍田野 搜索狡猾的狐狸,遍覽天空為了找那隻 完整文章
專欄,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搞懂攻擊模式,便知反擊招式──「霸凌」及衍生案例討論 發表於 28 4 月, 2015 By 朱家安 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 「霸凌」與其他惡行的差別〉裡面,我提出我對於霸凌的分析:並不是「針對同一對象的一連串侵犯行為」就叫做霸凌,霸凌是在「結構默許」的情況下展開的欺凌,並且通常被害人不但「言論無力」、「外援困難」,也「難以離開」結構所處的社群。 完整文章
專欄,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不是每個婉君酸民,都在進行網路霸凌──「霸凌」與其他惡行的差別 發表於 27 4 月, 2015 By 朱家安 楊又穎因為匿名攻訐自殺,媒體和名人群起檢討「網路霸凌」。我不認為楊又穎的悲劇真的是因為網路霸凌,我認為若我們掌握「霸凌」的正確內涵,或許能更有效率地避免類似悲劇。 典型的「霸凌」 「霸凌」一詞,最初是用來指學校裡同學之間的欺負。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釋出的文件〈What We Know About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