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娟芬 《道德浪女》第一版的中譯本出版於二○○二年,一轉眼已過了十七年。當時的新生兒,現在已經達到法定性交年齡了。兩位作者大幅增訂刪修,出了第三版,比第一版足足增胖三分之一,因此中譯也隨之更新上市。 翻譯如同跟隨作者的心靈足跡,亦步亦趨把整個旅程走一遍。我再次感受到兩位資深嬉皮的風趣溫暖,與直面…
台灣反同運動有組織集結的開始,是2013年的護家盟。護家盟的存在是必然,因為在民主社會,不同意見的衝突是必然,而溝通則是必要,雖然我們在護家盟出現一年後,就已經發現他們不是來溝通的。 現在,台灣的同性婚姻和性平教育正式在公投層級對決。從目前幾場「公投意見發表會」可以再度看出,在幾年的意見交鋒後,護家…
不可理喻的人令人討厭,因為他們一旦站定立場,就不會再改變。社會運作仰賴溝通,溝通的本質在於適度接受別人給你的新資訊,照理來說,像台灣社會這樣運作良好的社會,不可理喻的人應該很少很少才對。 然而,正好相反。我們每天都會重複體驗說服別人有多困難。甚至有些人,連證據放在他面前,都可以「裝睡的人叫不醒」。以…
如果人可以跟同性結婚,那人可以跟摩天輪結婚嗎?類似的問題護家盟很常問,但其實沒在想。然而,有鑑於整個婚姻改革的進展,似乎就是奠基於其他人替護家盟思考他們沒在想的問題,我現在就來想想這個問題。 WTF?人跟摩天輪耶 人跟摩天輪結婚?這個提案乍看之下令人難以理解。這個難以理解已經不只是「人跟摩天輪結婚很…
文/伊格言 小編碎碎念:「惡」是什麼?護家盟的「惡」又是什麼?為何伊格言說,其實惡意只是「一套技術」? 對一般有目的的人講,你也有目的,他以己度人能理解,也容易知道怎麼對付,所以不太害怕;而碰上沒目的的,他就不解了,他不能想像沒目的是怎麼回事兒,他就老猜你的目的,結果猜了半天,還是不覺得抓住你了,他…
之前有一篇臉書瘋轉的〈誰說一夫一妻是中華傳統〉,其論據自有可考,但我所處的同溫層師長顯然有些不同的意見。過去尤其明代確實有男色風氣,但要說古典時期同性戀或多元成家是普遍現象,倒也還不至於。這此間的男色或孌童歷史錯綜複雜,或許留待日後細論。 至於反同婚最近有個腦補過頭的白目論點,就是所謂的人獸交以至於…
文/黃培陞 寒假將至,身兼家長的讀者也許得先忙著安排孩子假期的「行程表」。大家都認同:工作不是人生唯一的目的;弔詭的是,當人們無所事事時,又會忍不住將自己(孩子)的行程排滿。在本週,〈家長已習慣用活動填滿孩子的生活,卻忽略了放空與無所事事,也是成長所必需〉一舉衝入排行榜前幾名,無論讀者是意識到自己在…
文/張耀升 每一次當他聽見各種反同團體,例如護家盟,說性傾向是後天的、是可以改變的,他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是的,那是事實,性傾向確實可以改變,他自己就是如此。 最初,他是喜歡女生的,或者,該這樣說:最初,他知道他應當喜歡女生,沒有別的選項。
如果政治是戰鬥,民主政體的好處就是盡量用理由的戰鬥取代血肉的戰鬥:面對公共爭議,雙方或多方各自舉出理由,說服其他剛好有在聽的公民。 或許價值觀很難有對錯,但理由可以有好壞,所以,這種溝通方式在理想的情況下,即便不動用多數決,還是有機會解決一些爭端。然而,在公共討論中,有些理由註定無法出席戰鬥:來自教…
文/朱家安 早在國家和法律出現之前,家庭就已經是人類生活的常見模式:有血緣關係的人住在一起或附近,彼此照應。因此,現代的國家具備一些和家庭相關的制度,足以證明我們不是用擲骰子來決定法律,然而這也是在同性婚姻議題裡最大的爭議之一:婚姻一定是複數人類的組合,就婚姻的本質而言,我們是否應該只採納異性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