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節時蔡英文總統演說中特別提到近年來台灣全民努力的幾個方向,特別論及疫情、資訊戰和台海穩定的議題,無論是疾病還是軍事威脅,都是台灣人面臨的考驗。面對危機如何應對?每一位公民的參與都能成為守護台灣的力量。 過去我們曾在節目中分享《中共攻台大解密》《小老百姓的戰場行動守則》《阿共打來怎麼辦》等書,從知…
文/愛麗絲 「我們到華沙火車站的時候,眼見所有媒體都在拍,但子磊告訴我,他不要這個畫面。」2022 年俄烏戰爭爆發後,《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攝影楊子磊與團隊抵達烏克蘭與波蘭邊境。當時,華沙火車站睡滿烏克蘭難民,床墊散落一地。「那是令人心疼的。我們也知道以新聞畫面來說,這是最容易取得的素材,但這真…
不想讓唐鳳腦控你,你就戴上錫箔帽──這當然不是真的,唐鳳不會發射某種超能電波控制你的腦,戴上錫箔帽也不確定能不能阻絕這類電波,我們對「腦部控制」的相關想像畫面,來自各式摻雜陰謀論的流行文化載體,可能是漫畫、小說,影集或電影。 但事實上,「腦控」的確存在,而且比你想像得更常見更普及,不需要唐鳳或任何超…
文/王立、沈伯洋 「封鎖台灣」也是數十年來沒有消退過的謠言,主要內容大致分為兩方向: 1、台灣是海島,被封鎖就會完蛋。2、中國可以輕易封鎖台灣。 然後就死了。是的,就這樣,沒有任何技術討論,直接結論。 大談此類謠言者,絕大多數都是用國際關係角度切入,理由不外乎是「其他國家不會出手幫助」、「台灣撐不了…
文/王立、沈伯洋 這本書的緣起始於總統大選前的二○一九年。依照往例於大選前,必會出現軍事謠言傳播賽,而以往這都是少部分中國網友配合台灣統派譏諷貶低台灣國軍,散播吹捧解放軍實力的農場文。但在這次大選,此趨勢已擴張到一般民眾,透過LINE、臉書等封閉群組特性,中國加強資訊戰的力道,要讓台灣民眾普遍去相信…
文/詹姆斯.格里菲斯;譯/李屹 中國的晚上八點,突襲開始。照片和迷因已備妥,愛國志士著手張貼。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拒絕新疆獨立,絕不罷休!」一條訊息寫道。 「新疆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這是另一條。 酸民來襲時,阿斯蘭.伊達雅茲(Arslan Hidayat)在上班。這個三十一歲的澳洲人在伊斯坦堡教…
網際網路和手機通訊越來越普及、發達,我們以為生活應該越來越自由,畢竟在網路上,很多阿宅可以接觸到過去不易接觸到的資訊,和遠方的親友通訊,在BBS上匿名暢所欲言地嘴炮,偷偷購買以前在商店付款時會羞羞的玩意兒⋯⋯ 然而,當我們無可自拔沉浸在網路和手機的世界時,大企業也好,政府也好,也愈來愈有能力窺看你究…
文/沈伯洋 中國跟俄國的訊息戰其實有很多不同之處,以下概略介紹。 第一,中國官方已不把網路視為洪水猛獸,以前他們覺得網路很可怕,所以要控管,「人民不發出任何聲音才不會攻擊我」,這是過去的想法。現在不是了,反而是讓網路成為攻擊的工具。他們發現用網路攻擊更快。行銷學這十年來發展得太好,又因為有大數據,他…
文/塩田武士;全文翻譯授權自「講談社BOOK俱樂部」 我們正活在「資訊世紀」。 網際網路成為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整個世界也如洪水般急劇地變化著。街上的店鋪化為螢幕中的畫面、現金變成數字、各行各業的娛樂都數位化──在逐漸失去生活質感的時代潮流中,大部分的人都彷彿握著兩面分別為「希望」與「不安」的硬幣…
編譯/陳慧敏 隨著伊波拉出血熱疫情擴散,引發民眾恐懼,網路上的真偽醫療資訊戰也隨之開打,民眾想瞭解疫情發展的最新狀況,也得好好篩選資訊,包括UpToDate、WebMD、Mayo Clinic等網站,都是快速而正確的伊波拉資訊來源。 《紐約時報》指出,為了提供正確又即時的伊波拉病毒資訊,美國疾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