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第一人稱的荒謬慘劇——馬欣談余華的《活著》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在節目開始之前的閒聊時,馬欣和我不約而同地提起《活著》書中的主角福貴,和他的老牛,也叫福貴。 我們都明白,「老牛福貴」的一生命運,象徵著敗家後境遇悲慘的「農民福貴」,也象徵著眾多平凡渺小的老百姓。 馬欣對這本書有深刻的感情,談起來卻冷靜自制,一如余華淡淡…

「保育不是站在道德高地,告訴別人你不能怎樣怎樣做。」

文╱上田莉棋 貓科動物的保育,是我來非洲其中一個很想了解的議題。多年前看過的新聞圖片一直深印在我腦海:肯亞的馬賽牧民以繩子把一隻獵豹倒吊在棍子上,牠四腳朝天無辜地等候被處置。對牧民來說,可惡的獵豹把一家人賴以為生的牲畜吃了;對獵豹來說,飽餐是生存本能。在非洲大地上,善惡無法隨便裁定。 我身處的動物保…

「他們有什麼夢想好談的?他們沒受過半點教育」

文╱派屈克‧聖保羅;譯╱陳文瑤 穿著俏麗小碎花洋裝的小女孩咬了口蘋果,漫不經心地四處張望。她的母親跟鞏俐有幾分像,正催促小女孩加快腳步;她精心化了妝,身上處處是中國新興資產階級的標誌,諸如 LV 包、黑長褲、白色真絲襯衫,手機是最新款。這小女孩頂多十歲,眼看鋼琴課就快遲到了。那時是星期五晚上七點,但…

他有非洲血統,曾用法文創作,卻成為俄國人文化與精神指標──認識普希金的傳奇一生

文/陳心怡 「你們為什麼要來參加普希金新書座談會?」 這是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教授、同時也是《普希金小說集》的譯者宋雲森在新書講座上問大家的第一句話。那是個晴朗的週日午後,誠品書店人來人往,《普希金小說集》新書座談雖然不像其他暢銷書那樣爆棚,但也坐滿了一半。 台灣人對來自北國金髮碧眼的模特兒熟悉程…

「這裡是最近發現的新景點哩!」──記台北城市散步:小心車子,這裡是台北河岸!

文、攝影/小威 「你們這一群人在這裡做什麼啊?」 「我們是香港旅行團,來這邊參觀。這邊是觀光地,你們知道嗎?」 「哪是什麼觀光地,西門町在隔壁,那邊才是觀光地。」 「是新的觀光地,我喜歡橋,覺得你們這邊才應該是觀光地。」 「這邊的橋不好看,從那邊看下來,像剪刀!」 「哪有,台北的橋,彎彎曲曲,一層一…

【現場寫真】從數字裡找到不一樣的歷史──聽經濟學家葉淑貞說蓬萊米到臺灣的故事

文/林宣瑋 臺灣的稻米種植技術有目共睹,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原來蓬萊米當年也是跟著日本殖民一起來到臺灣;為了解決日本國內的缺米問題,今日花團錦簇的台北竹子湖,也成了那時蓬萊米在臺灣的試種地……。 經濟學家總是讓人望之畏懼,紛雜的數字與可怕的模型就像巨大的障礙把經濟學與大眾區隔開來;然而,經濟學家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