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未來,楊牧思想的航海圖】之五:在偉大心靈面前的盲蟻摸象

文字/王乃葵;照片提供/楊牧書房 想完整認識楊牧──被譽為最有希望榮獲諾貝爾獎的華人詩人,便必須認識東華大學文學院,它是楊牧投注心力辦學之處。當年,楊牧先後找來學生吳潛誠、曾珍珍等人,拓荒般建立起文學院,在東海岸捲起一股文學的願景浪潮。 紀念詩人逝世兩周年之際,東華大學楊牧文學研究中心舉辦楊牧文學青…

【獻給未來,楊牧思想的航海圖】之四:不在場的作者,透過記憶而存在

文字/黃百晟;攝影/謝程雁、許晉榮 楊牧被譽為最有希望榮獲諾貝爾獎的華人詩人,其融合人文與自然、縱橫古今東西,且創作、翻譯與研究並行的淵博學識,一般讀者若想深入理解,則需《同樣的心:楊牧生態詩學、翻譯研究與訪談錄》這樣一塊敲門磚,作為楊牧浩瀚思想汪洋的導引航海圖。本書收錄曾珍珍訪談楊牧的重要紀錄與多…

【獻給未來,楊牧思想的航海圖】之三:一再訴說記憶中的巨人,如潮水一遍遍

沈眠/文字;謝程雁、許晉榮/攝影 楊牧被譽為最有希望榮獲諾貝爾獎的華人詩人,其融合人文與自然、縱橫古今東西,且創作、翻譯與研究並行的淵博學識,一般讀者若想深入理解,則需《同樣的心:楊牧生態詩學、翻譯研究與訪談錄》這樣一塊敲門磚,作為楊牧浩瀚思想汪洋的導引航海圖。本書收錄曾珍珍訪談楊牧的重要紀錄與多篇…

【黑水・私觀點】身體的禁慾,結構的禁慾──葉佳怡談平路小說《黑水》

文/葉佳怡 平路這次用二○一三年的八里雙屍命案做背景,重新演繹兩女──佳珍(對應現實中嫌犯)與洪太(對應現實受害夫妻之妻)──的故事,或許如同序言中陳芳明教授所說,此事件僅為一「酵母」,目的是探討人性中「情慾流動與權力干涉」,但畢竟也如邱貴芬序中所言,近期新聞與歷史不同,牽涉到眾聲喧嘩中屬於創作者的…

【黑水・私觀點】小說家虛構出的「真實」,或許更接近真實──阿潑讀平路《黑水》

文/阿潑 「真可惜我不會寫小說。」一次,我對朋友感嘆自己缺乏虛構的能力,朋友卻回:「現在報導的事都太荒謬了,寫起來都跟小說差不多了。」也曾有作家笑言:何須分出「非虛構」這等文類?台灣大多小說都有真實對應之人事的。 處理小說與現實的糾纏、相應,正是平路作品的特色,其過往的創作,都有所本,不論是宋慶齡、…

用女性的聲音反詰「事實真相」──邱貴芬讀平路《黑水》

文/邱貴芬(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從 1983 年發表的〈玉米田之死〉到 2015 年的《黑水》,平路三十餘年來的創作每每貼近台灣社會的脈動。她的小說有幾個特色:擅於利用現實世界的事件或是知名人物的相關媒體報導與文獻,以小說與歷史共構來編織情節、也因此平路的小說有種獨特的穿梭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