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顏歌 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場鮮明 問題在於,我們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懦弱的界限。 我常在想,我們生活在一個由人構成的群體環境,不得不將精力用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本來溝通是為了消除隔閡,增進瞭解,透過配合彌補單一力量的缺陷,最大限度地發揮力量。 然而現實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彼此抱怨或人為設置的障礙。…
文/艾薇,本篇經采實文化授權,原文轉載網址 看完《困在大腦裡的人》一書不禁讓我想起先前看過日本推理作者東野圭吾《人魚沉睡的家》、外國電影《Me Before You》的故事情節。在日本作者的小說中故事主人翁是個位還在小學就讀的女孩瑞穗卻因在校溺水事故而被醫生判定成為腦死狀態,並希望父母能考慮捐出小女…
文/Big Fish,采實文化授權轉載 不知大家是否想過,人之所以為人的特點是什麼?或許你會說,因為我們有思想,可以自主行為,對自己的行為是有「意識」的。那麼腦部受傷的人無法自主行為,是否就代表他們沒有意識呢?嬰兒也無法自主行為,狀態與這些人類似,是否也沒有意識?「意識」聽起來很抽象,具體來說又是什…
文/柴崎真木 運動和飲食的關係 體溫最容易上升的傍晚是最好的運動時機,此時也是人體肺活量、肌力、最大攝氧量的最高點。但除此之外,在早上或晚上運動都一定比完全不做更好。 常會聽到「吃東西要在運動前還是運動後?」的問題,其實兩者都能減低中性脂肪、改善血糖數值。但在空腹狀態運動會造成集中力降低,可能因此受…
文/安卓恩.歐文 我在艾咪床邊觀察了將近一個小時,才終於看到她在睡夢中靜止不動的身軀做出了一些動作。艾咪現在躺在一間加拿大的小醫院裡,著名的尼加拉大瀑布離這間醫院只有幾英里遠。 老實說,喚醒艾咪的舉動似乎沒什麼意義,甚至可說是有一點無禮。畢竟艾咪已經被診斷為植物人,而植物人雖然仍會有呈現半睡半醒的時…
文/王羽暄 「天底下沒有好或壞的事,是我們的想法造就現況」 ──莎翁的名言。 「壓力」是我們對事情產生的反應,而不是眼前這一件事情造就了你的壓力。長期的身心疲憊累積到最後就是壓力的產生,壓力本身沒有好或壞,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引發壓力的因素。一切的難題都是因為身心失調而產生的假象,心在身裡頭,身…
文/慕顏歌 什麼時候,善良變成了不用講道理的擋箭牌? 做一個善良的人,比做一個講道理的人輕鬆。 你從小被人稱讚:「性格好、沒脾氣、文文靜靜。」雖然你沒有很喜歡,但也不會想太多。等你工作了幾年,在人際交往中一次次地受傷,你可能會覺得,還是本性善良、但個性鮮明又會發脾氣的人,過得比較好。 雖然你儘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