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意見 人性寫得好的小說不會太糟。再來點嚇人的情節更好。 發表於 3 1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俺第一次讀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短篇小說〈Sometimes They Come 完整文章
故事工廠的戲裡戲外 【故事工廠的戲裡戲外】吳定謙談吳念真:選擇和父親相同的職業,可能我就是傻了點 發表於 18 7 月, 2018 By 故事工廠 Photo Credit: 故事工廠 文/陳心怡 故事工廠將在2018年9月把小說家駱以軍的散文作品《小兒子》改編劇搬上舞台,舞台劇故事主軸鎖定在年老失智的知名作家羅以俊與被這道光環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小兒子」羅仲寧之間的互動。在不同演出場次中,飾演羅仲寧的演員分別由吳定謙和藍鈞天擔任,其中的吳定謙直呼:「編劇太壞心了!」 談老爸 既吐槽又肯定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一起加入鬥陣俱樂部 發表於 21 3 月, 2018 By 犁客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犁客 有的電影看起來只是小品、目標觀眾群好像也不多,但因為製作當中的某些關鍵緊緊地與目標觀眾群相互扣連,所以不但票房不差,向外擴延、拉入新觀眾的狀況也比想像中更好。 有的電影剛上映時沒能發出多大的聲量,但在下檔之後因為粉絲的熱愛,以錄影帶、DVD或其他形式流傳,所產生的口碑和造成的影響反倒比大力宣傳多廳播放時來得更有力道。 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挺過陸韓劇夾殺 三立登收視王秘訣 發表於 23 6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三立總經理張榮華熱愛戲劇,連辦公室中都擺上雕花的骨董導演椅,所有劇本都要他審過,才能決定是否開拍。(曾千倚攝) 文/商業周刊提供 面對新媒體、海外戲劇搶市,三立以自製戲站穩腳步,一部戲線上、線下兩面賺,獲得收視率,更賺飽粉絲財。 「現在不是贏隔壁台,我就贏了,這個時代要跟全世界打仗!」 三立電視總經理、今年剛滿六十歲的張榮華說到激動,比手畫腳,這般渾身充滿幹勁的模樣,像是重回二十五年前,那個在南台灣賣《豬哥亮歌廳秀》錄影帶起家,野心勃勃想在影視產業闖出一番天地的年輕人。 完整文章
專訪 創造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專訪《陸上怪獸警報》、《蔣公會吃人?》作者唐澄暐 發表於 15 3 月, 2016 By 犁客 文/犁客 「小時候最重要的,」唐澄暐說,「就是看書和錄影帶了。」 寫出《超復刻!怪獸點名簿》、《陸上怪獸警報》,替《一本書讀懂哥吉拉:解開跨越半世紀的怪獸之謎》寫導讀的唐澄暐,當然是個怪獸迷,在《陸上怪獸警報》的後記當中,他也提到上個世紀八、九零年代經有線頻道及錄影帶出租店觀賞日本怪獸特攝電影對他的影響。但事實上,唐澄暐對於各種超自然故事的興趣,也來自他年幼時的閱讀經驗。 完整文章
專欄, 果子離群索書 【果子離群索書】一定有解,一定能解。怎麼可能一物不能剋一物? 發表於 9 4 月, 2015 By 果子離 想想看,從小到大,有沒有什麼文章,提到的觀點,曾經讓你為之一震,繼而為之一振,影響至今? 震,是驚嘆,居然這樣啊,怎麼以前沒想過?振,是因此增加信心,強化信念,之後你的想法、做法都改變了。 1989 年 3 月詹宏志在《商業周刊》第 68 期發表的〈侯孝賢經濟學〉,便是我念念不忘的單篇文章。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