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孤獨已成必然,而無法提防的侵入將何時來犯──張惠菁談艾力克.菲耶的《長崎》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一位記者出身的法國作家在結束一場日本之旅的返航途中,讀到一小則發生於福岡的社會事件,他的想像力馳騁,於是一本探討身處現代科技文明社會裡孤獨、疏離的個人,將遭遇無形監視與侵入的多主題小說誕生了。 2019年,艾力克.菲耶受邀來台參加台北國際書展,分享新書《…

【Why Literature】用文學奧援生命的差異

文/莊瑞琳(衛城出版總編輯,編字母會的編輯) 衛城出版過去給讀者的印象多半是非虛構書籍,且社會批判傾向強烈,少許的文學品項,如《長崎》、《黃鳥》、《哈德良回憶錄》、《瘟疫與霍亂》、《閣樓裡的佛》,不是銷售欠佳,就是社會性與歷史性的層面很重,甚至《哈德良回憶錄》的知識硬度搞不好算是研究專著的變形。也因…

【特稿】伊格言:我將介入此事──伊格言對談駱以軍

文/伊格言 小編碎碎念:伊格言的長篇小說《零地點GroundZero》售出日文版權了!2017年3月將由日本白水社出版。你讀過這本令人背脊發涼的小說了嗎?它是怎麼站上國際舞台的?來聽聽駱以軍和伊格言的對談吧。 (本對談並無涉及小說具體情節) 駱以軍: 「我很焦躁,因為那並非固定空間,而是個形狀流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