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市場 2021臺灣文學獎決審觀察:文學,帶我們去更遠的地方 發表於 28 10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臺灣文學館提供 文/決審評審沈如瑩 踏進旅店六樓的會議室,趁簽到時瞄了一眼名單,打從心底懷疑自己為什麼會在這裡,口罩之後看似面無表情,其實內心正在大喊救命,得使盡全力才能讓自己不轉頭拔腿就跑。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2021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名單揭曉! 發表於 18 10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與複選評審團合影/ 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 臺灣文學獎金典獎由國立臺灣文學館主辦,獎項包含不分文類、獎勵出版書籍的「金典獎」、鼓勵劇本或母語書寫的「創作獎」兩大項。今年共有 235 本作品參獎,創歷年新高。日前入圍名單揭曉,共 30 本作品共同角逐獎項,得獎名單預計於 10 月底公布,以下為各入圍作品之評審短評: 《DV8:私家偵探2》 撰文/張國立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遇見 發表於 17 3 月, 2021 By 龐文真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龐文真 在轉角,遇見。只要願意,隨時都可遇見。 醫院開刀房外,望著螢幕上輪播名字,每個人的名字後面可能是手術尚未開始、手術進行中、進入恢復室⋯⋯。我已經望著螢幕,等了快一小時,家人的名字後都仍是手術尚未開始。難道還在排隊等麻醉?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半年內被診斷出兩種癌症,死亡意識會打出一道「間隙」 發表於 20 11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胡淑雯 生物跟無生物之不同在於,生物是會死亡的。死,完整了「生」的定義。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當你在半年內被診斷出兩種癌症,疾病與死亡意識會打出一道「間隙」,給你完全不同的一顆心,像個全新的人一樣思考。這本書,是疾病給平路的饋贈,而平路慷慨地將它送給我們。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生病的人是自找的。社會抱著這樣的想法,鬆一口氣 發表於 18 11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平路 早在一九七八年,蘇珊.桑塔格[1]寫出〈疾病的隱喻〉。桑塔格在那篇論文中說:「現代癌神話將易得癌的人想像成無感情、抑制、壓抑的人。」[2]〈疾病的隱喻〉後來收錄進同名書中。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