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閱讀會幫你找到一種適合面對人生變化的姿態,這種閱讀來自勵志療癒、從精神科學或生理層面提供的建議,但也可能來自虛構的小說。有的時候,書寫會幫你找到一種適合處理人生變化的姿態,這種書寫當然可以是虛構的、用來稍微放開現實緊繃麻煩的想像故事,但也可以是直視自己的、痛但冷靜的觀察。 這樣的書寫幫助自…
文/愛麗絲 「那一刻,我有點痛恨自己不是小說家。」作家阿潑,以記者身份前往日本 311 大地震現場時,拍攝浩劫過後散落一地的物品,「我們只能透過這些物品,想像它們的主人,」這些沒有聲音、無從訴說的故事,不在新聞報導的事實範圍,也許只能用想像力,替他們把故事說完。這也是被稱為「世越號文學」開端,韓國作…
《林肯在中陰》,讀來如此哀傷。 哀傷,不只是喪子之慟,不只是林肯總統夜訪墓園,開棺撫視愛子,如此深情不捨。墓園裡處於中陰身的亡魂,包括剛逝世的,林肯總統的兒子威利.林肯,不知道或不相信自己已經死亡,認為只不過生了病 ,夢想返回原來生存的世界。小說出現無數次的「養病箱」「養病車」「養病屋」等詞,他們自…
文/犢玫瑰 秋高氣爽的十月夜裡,經典也青春講座邀請了阿潑來談《蟹工船》,這本日後成為左派經典的作品,雖是本虛構小說,卻是作家小林多喜二經過詳實的調查而成,內容談戰爭,尤其是戰爭後的影響竟與當今社會巧妙呼應,更有許多值得參考借鏡之處,也是這次講者選書的理由:希望透過和作品的對話,連結起現代社會的文化現…
二十世紀初,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寫了《蟹工船》,沒人料想得到,這作品日後成為左派經典,甚至在二十一世紀重新呼喚日本年輕人加入共產黨。雖是虛構作品,卻是小林多喜二在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期,親自走訪北海道,進行調查而寫成,在將近一百年後的今天,同樣的情事並未消失,問題依然嚴重,但書寫的人越來越多。因此,…
文/阿潑(文字工作者) 本文與【故事‧說書】合作刊載 多年前,當我收到人類研究所入學通知時,一個理工專業的朋友對我說:「我們可以去看你挖恐龍嗎?」 我竟不知如何回答。試想他的思路可能是這樣的:人類學=考古=尋找恐龍遺跡。 這當然是錯誤推論。 但在多年後的今天,讀了《生活在廢墟:你所不知道的考古學家與…
你的第一本經典,也許是眾多小篇故事集結的《格林童話》、大人強塞進你手中要你背誦的《論語》、《唐詩三百首》,又或者是兒童版的《西遊記》、《三國演義》,它們伴你度過了一段童年歲月,並且勾引出你對世界的想像力與理解。 只是長大後,隨著生命層次的提升,個人成長環境、遭遇處境的不同,你有時會忍不住質疑起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