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精選 每一首詩都是一個微小記號,多年之後仍能提醒我…… 發表於 19 8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攝影:吳翛 Wu René 文/陳冠良;人物攝影/吳翛 Wu René 恣意的創作者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每具肉體,都是一部恩怨情仇的紀錄 發表於 20 6 月, 2017 By 讀者投稿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陳冠良 醫病之間,就如我們與自己身體的關係,陌生又熟悉。好的時候相安無事,壞的時候彼此熬煎。醫師是身體最熟悉的陌生人,明明素無干係,犯了病就不得不對著他袒露皮囊之內外,隱密的點點滴滴。醫師又像是一個生產線上的品管員,操之手裡的病歷表標記了一身精細零件的優劣,合格與不合格。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熱切的觀察和冷靜的筆──伊塔羅.卡爾維諾《困難的愛故事集》 發表於 22 2 月, 2017 By 讀者投稿 Photo Credit: Upsplash 文/陳冠良 這本短篇小說書名為《困難的愛》自然是反諷,因為有愛,或有了感情,困難應該相對減少。或許應該說,這些故事大多數的癥結所在是溝通困難,那是人際關係中最底層的一個靜音區⋯⋯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一座浮城的失物寫真──陳冠中《什麼都沒有發生》 發表於 4 1 月, 2017 By 讀者投稿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陳冠良 張得志,可以說你不得善終嗎?你一輩子拒絕並閃避任何形式的羈絆與牽掛,但如此獨善其身,鄙棄溫馨情愫、悲憫情懷的你,終究還是免不了有未完的計畫,未了的俗願。你對人生的態度就像那首你聽得厭煩的流行老歌〈瀟灑走一回〉,你可以拿青春賭明天,但無意體會人間憂傷。可是,濁世如斯攪渾,翻滾一遭,你到底沒能孑然一身清淨而去。 我以為你是香港人的縮影。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人間盡是魑魅魍魎,哪裡不是妖魔之鄉──邱常婷《怪物之鄉》 發表於 9 12 月, 2016 By 讀者投稿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陳冠良 閱讀故事的場景建構,若必須視覺經驗的支援,那麼邱常婷的《怪物之鄉》便完全可以架基於日本大師宮崎駿的動畫作品之上。至少這是我逐行逐字間所經驗的。邱常婷以仿童話的幻想之姿,龐複羅織著土地的興衰,人世的懵懂,乃至於兩者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戰爭英雄們的隨堂測驗──班‧方登《半場無戰事》 發表於 3 11 月, 2016 By 讀者投稿 文/陳冠良 《半場無戰事》既是寫實主義小說,諷刺小說,更是赤裸裸反省美國社會集體意識病灶的小說。它並非傳統意義上直擊烽火現場的戰爭小說,但藉由一班軍人弟兄在「文明社會」短短幾小時的經歷,卻悉數呈顯了一場戰役種種的內外傷害、矛盾,殘酷與荒謬。其大無畏的氣勢,張力滿弓。 戰爭是什麼,其本質有任何意義與價值?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在《皇家賓館》裡夢遊,我們都是某一(些)個人的罪 發表於 19 7 月, 2016 By 讀者投稿 圖片來源:Pixabay 文/陳冠良 他好像被釘在原地般無法動彈。不計其數的人被吸入驗票口,又有不計其數的人從驗票口湧出來。野島覺得那些人才有資格在連假結束後,仍然可以若無其事地回到日常生活,自己無法踏入這股人潮,因為他已經不知道自己的日常在哪裡。——〈皇家賓館,老師~〉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提煉寂寞──馬欣《當代寂寞考》 發表於 6 6 月, 2016 By 讀者投稿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sima dimitric 文/陳冠良 致 親愛的馬欣: 希望這樣其實俗套的開場稱呼不會有種硬是裝熟的肉麻兮兮。然而,我們卻又不盡然陌生。 雖然素不相識,但我們都熟悉寂寞。本來以為妳是在替寂寞作傳,豈料更近乎於一曲現代人類的輓歌。眼見人們敲響了喪鐘,妳恓惶於怎麼每個人還彷彿身在太平盛世的霧夢中般無動於衷?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多少淺薄皮貌,多少深頹欲望──《刺青:谷崎潤一郎短篇小說精選集》 發表於 9 5 月, 2016 By 讀者投稿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Luca Sartoni 文/陳冠良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溫柔的悲傷練習:《何不認真來悲傷》 發表於 21 4 月, 2016 By 讀者投稿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Ged Carroll 文/陳冠良 家人未必是最熟悉的人,我是說真的。 每個「家」的構成,就跟離散一樣,有所順其自然,當然也有其情非得已。家務事,於旁人自然清官難斷,對自己,卻不僅是一本難唸的經,繁瑣的哀樂帳,更是生命最底層,永不息眠的動盪。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