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他們為什麼會輸?——朱宥勳談柏楊(鄧克保)的《異域》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透過宥勳介紹的華文文學,對我不啻一種補課(或者是重修),既聽到以前少見的觀點,也更深入地進到作品的核心,這次所選的《異域》,就是讓我頗為驚異的書單,深感受用,摘要如下。 一、1961年以鄧克保第一人稱在柏楊任職的《自立晚報》所發表的連載作品《異域》(原書…

一腳轉進月亮文的世界──與「燦爛時光書店」一同探訪南勢角的緬甸街

文、攝影/林宣瑋 在台北開設一家東南亞主題書店的意義是什麼?又為何選在南勢角?走一趟由張正導覽的「台北城市散步:南勢角緬甸華僑聚落」,才知道,原來台北的這個角落,是一個讓人有平行時空之感的南洋街! 資深媒體工作者張正,最早在《台灣立報》工作,後來輾轉接下東南亞主題報紙《四方報》的總編輯,長期關注東南…

另一種中國 是「危險的邊疆」?還是「國中之國」?

近四百年以來,嘉峪關(Jiayuguan)標示著中國人所熟知的世界的終點──它是長城在甘肅省的最後一個哨所,以西之外的遙遠事物既非中國人所能理解,也不為其掌控。野蠻部族以及從傳說中沙漠的邪靈惡魔都等著要折磨那些越過嘉峪關高牆而來的商旅。那些旅者很快就會發現,自己踏上的土地與中亞地區不論是在種族、文化…

三月十日 圖博抗暴紀念日56週年

Photo from wikimedia 「流亡伊始的達賴喇嘛對於他所領導的政治活動,就已經有著『為自由而鬥爭』的自我定位,他不是為了『恢復舊制度』,而是為了『西藏民族、國家和宗教權利和自由』而奮鬥,立意改革。」──蘇嘉宏,《流亡中的民主:印度流亡藏人的政治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