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犯罪電影,無論是哪種類型的作品,只要有明確的犯罪元素,大多都能讓我樂在其中。舉例來說,像是懸疑驚悚的《控制》、帶有科幻元素的《全面啟動》、喜劇性質較強的《瞞天過海》與《大淘金》,甚至就連飽受批評的2000年版《驚天動地60秒》,都能讓我看得相當開心。 然而,在這些愉快的觀影過程中,只有一部作…
在各種小說與電影作品裡,假冒身分是家常便飯。 《不可能的任務》的伊森杭特,或《神鬼認證》的傑森包恩,總有各種不同護照,掩護特務身分。《天才雷普利》的雷普利,在殺人之後藉由維妙維肖的模仿,和各種算計與陰謀,成功取代死者的美妙人生。 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聽到身分造假的新聞。像是多年前歌手為了參加比賽謊報…
「這一切是為了什麼?只為了這一點錢嗎? 你難道不明白生命比金錢更重要嗎?」 ──電影《冰血暴》裡警長瑪姬(Marge)對凶手的訓斥 喜愛推理小說,尤其閱讀口味偏向日系的朋友們,相信對「日常之謎」這個子類型並不陌生。 相較於為了殺一個人而大費周章蓋一棟房子、耗盡心思邀請一群待宰羔羊齊聚孤島宅邸依序送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