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青鳥 【評書青鳥】對於關心歷史跟文明的人而言,每個時代都是古代 發表於 6 8 月, 2018 By 青鳥 Bleu & Book Photo Credit: 青鳥書店 側記/Mitty Wu 「這個社會文不文明,要看這個社會如何對待他的古代。」 羅智成《諸子之書》的構想來自他學生時代面對各式穿統典籍的感觸,希望賦予這些久遠的心靈現代化的體悟,不過度依賴真實的歷史或是文化,只要是感到興趣的精采古人,他都會加以虛構的想像與個人的解讀,進而編織成有趣的篇章。 完整文章
評書青鳥 【評書青鳥】破格的擬古,暴君的詩學 發表於 13 7 月, 2018 By 青鳥 Bleu & Book 有一種創作是破格的擬古,有一種文藝是暴君的詩學,這就是楊牧。巧妙掌握句讀,多方化用典故,拿捏意脈的斷與連,又能繼承漢語傳統文體的神韻。楊牧不好讀,但也很豐富,以下是詩人唐捐2018年5月15日在青鳥書店的分享,提供他看楊牧的一種眼光。 葉珊筆下的婉約與抒情傳統 完整文章
評書青鳥 【評書青鳥】新古典主義的創新:余光中 發表於 6 7 月, 2018 By 青鳥 Bleu & Book Photo Credit: 青鳥書店 側記/Mitty Wu 有感於冷戰年代的詩人們洛夫、余光中、周夢蝶、商禽等人相繼去世,一個美好的時代似乎就要過去,當下也是一個回首與前瞻的時刻。 完整文章
評書青鳥 【評書青鳥】詩魔洛夫的秘密武器 發表於 18 6 月, 2018 By 青鳥 Bleu & Book Photo Credit: 青鳥書店 側記/Mitty Wu 有感於冷戰年代的詩人們洛夫、余光中、周夢蝶、商禽等人相繼去世,一個美好的時代似乎就要過去,當下也是一個回首與前瞻的時刻。 完整文章
評書青鳥 【評書青鳥】從唱片、刊物到音樂節──在音樂場景裡持續躍動的小白兔 發表於 25 5 月, 2018 By 青鳥 Bleu & Book Photo Credit: 青鳥書店 側記/尤騰輝 在我宜蘭家三樓的房間裡有一面海報牆,張貼各式各樣在台灣演出的樂團海報或音樂刊物剪輯。其中一張海報上有大大的兔子,那是小白兔唱片師大店開幕的DM。上頭標語寫著「你從來沒看過的唱片行,你從來沒聽過的音樂。」 身為九零出生的前浪,我這代人的學生時期剛好錯過「地下社會」時代,更遑論Scum、Spin、Vibe這些資深樂迷的回憶。但座落於師大商圈巷弄內的小白兔唱片,最早在公館The 完整文章
評書青鳥 【評書青鳥】流浪的意義、書寫的重生──鹿苹《左手之地》新書分享會 發表於 18 5 月, 2018 By 青鳥 Bleu & Book Photo Credit: 青鳥書店 側記/Mitty Wu 從小時候開始,鹿苹就經歷了看似壯麗的冒險。第一次逃跑,她還只是個幼稚園學生,在踏進校門口的剎那,轉身跑去附近探險,後來被水果攤阿姨認出圍兜上的校名,在園長大驚小怪之下結束初趟旅行。少女時期的鹿苹,被成績綑綁、被課業束縛。夢想是離開學校與家,走在未聞名字的道路上邂逅自己的人生。 完整文章
評書青鳥 【評書青鳥】那些要分離才會懂的事──《謝謝妳跟我說再見》新書分享會 發表於 11 5 月, 2018 By 青鳥 Bleu & Book Photo Credit: 青鳥書店 文/尤齡緯 朱全斌與妻子韓良露攜手走過三十年的時光,這本書記錄韓良露離開人世三年後,一路走來對於自身的省思。然而意識到妻子身體開始急速惡化之時,所剩的生命已不到幾個月。面對這樣生命的巨大失落,對於如此深刻的親密關係,首先面臨的是難以放下的空虛和孤獨伴隨而來。 完整文章
評書青鳥 【評書青鳥】封面。故事:編輯術與探索世界的實踐 發表於 27 4 月, 2018 By 青鳥 Bleu & Book Photo Credit: 青鳥書店 文/史比野塔;攝影/謝定宇 完整文章
評書青鳥 【評書青鳥】從月球到火星:過去與未來,紙本媒介的重新省思與定位 發表於 6 4 月, 2018 By 青鳥 Bleu & Book Photo Credit: 青鳥書店 文/尤齡緯 「如果沒有《大誌雜誌》,就沒有《週刊編集》。」身為《大誌雜誌》和《週刊編集》的總編輯李取中,在講座開場直白的宣稱。現任《新活水》總編輯張鐵志則認為,雜誌要能夠抓住時代新的想像,逐漸再成為一種趨勢,而不是孤芳自賞。兩人身為紙媒的理想實踐者,應如何重新省思其定位? 從《大誌》銷售員談起 完整文章
評書青鳥 【評書青鳥】青鳥,自由飛——我和我的故事一同旅行 發表於 23 3 月, 2018 By 青鳥 Bleu & Book Photo Credit: 青鳥書店 文/蔡瑞珊 我是一個沒有名氣的新銳作家,默默無聞,作品初試啼聲,仍有待考驗。因此,我願意自己出講者費和交通費,只要大家願意找我去分享我的新書《我會自由,像青鳥一樣》,只要可以讓我賣書!我想要徹底的、用心地完成一次書本的巡迴講座,也當作未來任何作家的巡迴路徑。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