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麗絲 「我可能就是喜歡髒兮兮的年代吧,」Junie 經營「東西縱橫記藝」粉絲專頁、共同主持「美學風格相對論」廣播節目,如今出版書籍《東西縱橫記藝——名畫真的很有事!》,專業領域橫跨藝術、時尚、美食、佳釀,回歸起點,Junie 笑稱自己或許只是對過往時光特別感興趣。 從前歷史如故事,迷人動聽,J…
文/顏九笙 小時候我對文生.梵谷的第一印象,居然不是來自美術史讀物,而是家裡一本歷史很悠久的心理學科普書,叫做《頭腦的祕密》。在這本部分彩色印刷的漂亮書籍裡,文生.梵谷跟哥雅、孟克並列,是某種「精神病藝術家」的代表——所以從一開始,我腦袋裡的文生.梵谷就貼了個「狂人」的標籤。而從八〇年代末開始,好幾…
偶一為之的看畫展,往往被人視為是附庸風雅的朝聖行為,特別是所謂名畫展更是難脫罪名。但這種心緒依然格外值得珍惜,就如同堕落日久的信徒,偶爾懷著救贖的心情上教堂一樣,這至少表示,我們依然看重,藝術或宗教在我們生命中的價值。 藝術和文學之所以能感動我們,那是它喚起了我們某種深藏內心的情感,而這些情感是因人…
文/鴻鴻 印地安人有句話說:「不要害怕你會變成什麼樣的人。」然而我們通常是怕,怕得要死。我們不斷用種種聖賢的恐嚇來規範自己和下一代,不要隨心所欲,變成自己和這個社會都無法想像的人。 然而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就在描寫這樣一種驚心動魄的蛻變歷程。 這本小說借用畫家高更的生平素材,描述一個中年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