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犁客 大約三十年前,20世紀的最後十年,台灣高等教育的淨在學率不到30%──「淨在學率」的意思是「符合這個學齡級距的學生總數當中,有多少比例在該級學校中就讀」,也就是說,那時全國從年齡來看可以進入大專院校的年輕人當中,真正在唸大專院校的不到30%。這數字現在看起來很低,但其實已經是從1985年開…
文/沈眠 桃園市立圖書館與逗點文創結社共同規劃的「雲端閱讀計畫:打開你的哲學視角」堂堂來到第二屆,由哲學作家朱家安擔任主持人,帶領大家走進有趣的哲學生活。第二場對談由歐陸哲學專家紀金慶擔任嘉賓,與朱家安暢談「我從哲學學到什麼」。歡迎加入這場一場無時間差、無地域限制的閱讀饗宴! 不只要成為有能力生存的…
美國聖母大學哲學教授葛汀(Gary Gutting)是紐約時報的哲學時事專欄「石頭」(the stone)的作者之一,最近台灣引進了他的新書《哲學能做什麼?》(What philosophy can do?),實際演示哲學可以怎麼「用」在社會上。前一篇文章〈你的筆戰能突破「知識論的循環」嗎?〉介紹了…
在兩岸關係熱絡的互動之下,本書無異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同時也是作者嘗試用教育觀點詮釋兩岸關係的教材。對於關注兩岸關係以及歷史發展的人士,以及未來的研究而言,本書內容將提供讀者教育互動面向的重要參考。 本書作者長期研究與關注兩岸文教交流,尤其是開放大陸學歷採認與陸生來台就學等相關議題。書中收集作者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