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史蒂芬金不僅改變歐美恐怖小說風貌,也帶給日本創作者巨大影響

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恐怖小說,為這項文類帶來了不小影響,透過更貼近當代的背景與角色,使那些恐怖作品化身為社會問題的一種反映方式,也為故事提供了更強的說服力,對於歐美後續恐怖文類的創作者來說,其影響力自然無需多提。 但事實上,金的作品就連在日本也同樣廣受歡迎,甚至更影響了許多我們耳…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用史蒂芬.金最拿手的材料來談這個時代

如果你是超級英雄片的愛好者,那麼在聽到恐怖小說之王史蒂芬.金這本《機構》的故事大綱時,應該會覺得十分熟悉。 事實上,當《機構》這本小說的相關消息於2019年1月首度披露時,便曾引起過一陣討論。有不少媒體紛紛表示,這本描述擁有超能力的青少年們,被神祕機構綁架到一個秘密場所進行研究的科幻驚悚小說,就故事…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史蒂芬.金真正的處女作,兇狠無情

最初出版於1979年的《大競走》(The Long Walk),是理查.巴克曼(Richard Bachman)的第二本小說。這部作品在發行當初並非什麼矚目之作,直到1985年,理查.巴克曼其實是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祕密筆名一事被人揭露後,才使得包括《大競走》在內的巴克曼作品銷量…

【一週E書】恐怖大師和那個糾纏不休的人

文/犁客 20世紀七零年代,美國有個名叫理查巴克曼的作者,出版幾本小說之後,開始有讀者覺得:咦,這個叫巴克曼的傢伙,寫的東西有點像史蒂芬金耶。 史蒂芬金現在是大作家,那時也是大作家──雖然剛出了幾本書,但第一本《魔女嘉莉》就大紅,第二本《撒冷地》賣得也很好,第三本《鬼店》奠定了史蒂芬金恐怖大師的地位…

這些電影備受好評,卻被它們的原著作者深惡痛絕

編譯/Waiting 在大多數情況下,作家通常樂見自己的著作被改編為影劇作品。畢竟,除了版權費確實也是一筆收入之外,這麼做同時也是一種有效推廣原著,甚至是建立作者知名度的方式。像是史蒂芬.金(Stephen King)便曾在提及《魔女嘉莉》(Carrie)電影版時表示:「電影使書成名,書則使我成名。…

開學季讓你不開心?你該慶幸自己讀的不是這10所學校!

編譯/愛麗絲 返校開學季來臨,對學生們來說似乎永遠都是夢魘,但其實沒有這麼糟糕。 以下幾所書中的「特色」學校,以推薦就讀程度降冪排列,或許會讓學生們感到慶幸,也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這麼相形見絀了。 「歪歪小學」系列中的歪歪小學 路易斯.薩奇爾的歪歪小學系列故事中,歪歪小學是一棟三十層樓高,每層卻僅有一…

青春期的徬徨、巨大力量的誘惑、良善的悲憫與堅持,以及惡念的突如其來與無所不在

文/臥斧※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讀《關蒂的按鈕盒》(Gwendy’s Button Box)時,想起自己早年讀史蒂芬.金(Stephen King)作品時的感覺。 俺讀的第一個老金故事是《圖書館警察》(The Library Policeman)。這個故事原來是老金19…

【一週E書】這個超會寫、超能賣、超愛跨界實驗的暢銷作家,終於有電子書了!

文/犁客 1972年,一個住在美國、懷抱著寫作夢想、但是覺得自己寫得很爛的年輕英文老師,氣沖沖地把自己還沒寫完的手稿扔進垃圾桶。畢竟他已經結婚當爸爸了,但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大行,光有作夢的勇氣是沒法子生出奶粉來的,把時間花在寫作上不如去多找一份兼差。 隔天,那份手稿又出現在他桌上。 這不是手稿憑著怨念…

「旅人啊,世界之外還有世界。和我們一起踏上冒險吧」──史蒂芬金與《黑塔》

編譯/黃彥霖 眾所皆知,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依著每年固定出書的習慣,四十年下來累積了非常驚人的作品量。龐大的故事庫加上同樣廣大的讀者基礎,讓史蒂芬.金成為美國影視圈藏量最豐沛的原著金礦之一。 這幾年除了有電影版的《魔女嘉莉》和《玉米田的孩子》(Children O…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說故事的位置──為什麼史蒂芬.金不喜歡庫柏力克的《鬼店》?

我最喜歡的作家是史蒂芬.金,我認為史上最優秀的導演則是史丹利.庫柏力克。正因為如此,由前者原著改編,後者負責執導,1980年上映的《鬼店》一片,自然成為了我看過最多次,同時也是評價最高的一部恐怖片。 但史蒂芬.金顯然不像我那麼喜歡那部電影。 庫柏力克籌拍《鬼店》時,原本邀請金自行改編劇本,但等到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