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現在的房子是「物件」,以前的房子是「家」──《再訪老屋顏》作者辛永勝、楊朝景專訪 發表於 23 2 月, 2017 By 陳 心怡 文/陳心怡 曾獲2016台北國際書展大獎(TIBE Book Prize)非文學類獎的《老屋顏》作者辛永勝與楊朝景,一個曾從事室內設計,一個曾是工程師,兩人素昧平生,因為老房屋結緣。採訪前,本以為室內設計師辛永勝需要與客戶聯繫溝通,自然善於與人攀談,工程師楊朝景應該較內向木訥,結果完全相反──見了面椅子都還來不及坐下,楊朝景已開始侃侃而談,辛永勝則很有默契地在旁聆聽。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柯P、龍應台、服貿與文明;中國財經作家吳曉波看這一代的臺北 發表於 15 5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Toomore Chiang 文/吳曉波 明明/海闊天空/蔚藍的海洋/你心裡面/卻有一個不透明的地方。 ──方文山《琴傷》 完整文章
專訪 在採訪時交換故事,在碰撞中產生溝通──專訪《黏土》作者胡慕情 發表於 9 10 月, 2015 By 犁客 照片提供:胡慕情 文/犁客 「當記者必須要能對自己採訪的事件提出解答,否則就不算合格的記者。」 大多數人認為記者應該是客觀的事件記錄者,不是帶著主觀選邊站的意見表達者,但胡慕情到《立報》上班的時候,主管成露茜卻這麼對她說。這句話超越大多數人原來對記者工作的想像。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