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犁客;文字/伊格言 小說家、詩人,伊格言或許要為自己新增一個稱號:Youtuber。 有此一說,是因伊格言從2019年10月開始,開始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傳影音節目;但加了「或許」,是因這些影片並非常見的、有Youtuber對著鏡頭(無論是在畫面正中或一角)的那種型式,伊格言的「想法」…
文/伊格言 小編碎碎念:啊?PowerPoint的哲學意義?「PowerPoint本體論」?我從來沒想過這件事! 這是投影片的年代,這是PPT的年代。所有授課教師都與它牢牢地綁在一起,沉到最深,最底了。
文/何宛芳 「傳統台灣家庭,不太陪小孩看書,也沒有親子共讀的觀念,」經資深讀者、自由寫作者黃哲斌這麼一提,腦袋也不禁立刻開始快轉起自己的童年,才發現,好像還真是如此!不過,這或許也是屬於現代父母的幸運之處,因為,與孩子共讀,的確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密互動。 「共讀是沒有其他經驗可取代的,是完全不同的生命…
同樣是閱讀,當代讀者會很明顯地察覺我們有兩種不同的閱讀情緒。一種是怡然的,耐心的,進入作者所創造的情節與世界的。另一種則是焦躁的,警覺的,一心想要快速掃描獵取更多訊息的。 前者指的當然是讀書,後者我們可能更熟悉了,除了在線上衝浪還會有別的可能嗎?加大洛杉磯分校史莫教授在二〇〇八年著名的實驗,揭開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