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練「陪伴」的不安,是一種勇敢!
文/犢玫瑰
陪伴,是一種承接住對方狀態的過程,讓對方感受到自己並非獨自一人,而是有人安穩、沉靜的陪在身旁。
每當社會發生駭人聽聞的凶殺案,新聞洗腦般地放送家屬痛苦流淚的畫面,從那一刻起,一股強大的恐懼便開始繃緊每個人的神經,不安油然而生;此時,受苦是一份生命存在狀態無法迴避的孤獨與絕望,而經歷被黑暗壟罩的恐懼,再度體會自身渺小的脆弱與不安,一旦社會以強硬態度怪罪當事人,企圖淡化我們對痛苦的無能為力時,漠視痛苦的存在,抑或是不經思考、脫口而出缺乏同理心的關懷,無疑是在傷口上灑鹽,再再提升痛苦的層面。
這時候我們所能做的,唯有陪伴!
陪伴,是一種情緒共振的狀態,絕不是無所事事地待在身邊,有時候必須不斷接受對方負面的情緒,聆聽對方說話、抱怨,過程中將會消耗大量能量,必要時需要設下ㄧ道情緒界線,這門學問,尤其是遇到不同狀況的應對進退更是令人為難;如果說「同理心」可以打開一個人的靈魂,那麼,錯誤的方式也可能毀掉一個人的人生,要想真正達到「陪伴」的功能,絕對需要後天努力學習,絕非一蹴可幾的,而學習陪伴他人,也是每個人一生中重要的功課!
延伸閱讀:
《當傷痛來臨》,立刻前往試讀►►►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