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佳怡讀字作夢】《繁盛錄》之夢:清明(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Sinan LEe 《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雖然是農曆節氣,但在臺灣已習慣將「清明」訂於陽曆四月五日,掃墓習俗也始終襲舊俗而存。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我便很少和家人一同掃墓了。或許因為我生長在一個無論母親或父親都族…

【葉佳怡讀字作夢】《繁勝錄》之夢:小食之城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Colin Tsoi 食品精緻之後,「進食」吞入的其實是概念、是想像、是「進食」本身自我迴圈餵養出來的樣貌。 《繁勝錄》的〈小食之城〉中羅列許多讓人唾沫直流的港式小吃——豬皮、魚蛋、咖哩魷魚、牛丸、墨魚丸、燒魷魚……雞尾包、菠蘿包、菠蘿油、車輪包、奶油…

【葉佳怡讀字作夢】《繁盛錄》之夢:橋之城市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Patrick Gensel 立即試讀 董啟章《繁勝錄》的英文名稱是Visible Cities,但談的不是那些真由磚牆、公園、大樓或道路組成的城廓,而是抽象的概念之城:城牆之城、城中之城、通道之城、店鋪之城、時裝之城,以及種種由節日妝點出的城市。這概…

【葉佳怡讀字作夢】《博物誌》之夢:木棉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David Yan 立即試讀 偏執是一條懂得自我修正的迷途,要擺脫偏執,往往需要意外的散落。 木棉花艷紅帶橘,肥厚瓣片總讓人聯想豐滿肉身,或許一個器官,或許一種柔軟。然而除去質地不談,那顏色更讓它擁有「烽火」一名,據說因為滿樹開滿紅花時,那畫面可比烽光…

【葉佳怡讀字作夢】《博物誌》之夢:打火機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Rami ™ 立即試讀 我對打火機的態度非常隨便。 曾經作態的抽過一陣子菸,當時喜歡把細菸輕輕夾在食指與中指間,人就坐在花蓮的天地清爽中,自以為即便香菸有毒,都無法在這種空氣中存活。後來才意識到,如果還會想到毒不毒的問題,除了作態,沒有任何形容詞足以指…

【葉佳怡讀字作夢】《博物誌》之夢:蛇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sun_line 立即試讀 我非常喜歡蛇。光滑的、細瘦或粗肥的、看來邪惡無比的蛇。有沒有花紋都好,帶有毒性更佳。牠們身上總是鱗光閃閃,多美,多野,多叫人類恐懼又謙卑。 所以看到董啟章的〈蛇〉開篇提到「沒多久之前,我走失了一條蛇。」心裡便暗暗起了奇妙共鳴…

【葉佳怡讀字作夢】《博物誌》之夢:地衣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Zdenko Zivkovic 立即試讀 觀賞陳列於博物館內的物體,與透過書冊閱覽博物,究竟何者較為真實? 如果兩者互為表裡,彼此在人的意識中生生滅滅——文字與物象持續彼此抵銷又現出——那麼是否有一刻,無論人物之中都同時真實存在著虛幻,而此虛幻便成為相…

【葉佳怡讀字作夢】《地圖集》之夢:圖例之墮落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Antti T. Nissinen 立即試讀 董啟章之所以花了一整本書來寫地圖,終究是源自小說家的立足點。地圖不是中性之物,地圖不反應絕對客觀真實。至於從客觀走向主觀,其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便是圖例。 在〈圖例之墮落〉中,作者是這麼直白說的:「圖例的使…

【葉佳怡讀字作夢】《地圖集》之夢:柏樹街

在《地圖集》中的〈柏樹街〉,董啟章一開篇就說了,「打開一幅過去的城市街道圖,你會發現大多數的街道也是沉默的。」 即便沉默,我仍常常忍不住想,街道也有階級吧。長長短短、有名無名、是否承載歷史光景、是否興盛又是否落寞。又有些時候,街道有兩個名字,你可能只認得其中之一,卻任由另一個名字落入無盡錯認的沙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