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佳怡讀字作夢】《地圖集》之夢:攻略遊戲

War game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Ron Cogswell

地圖集
立即試讀

攻擊的渴望。

今年七月,部分英美媒體報導了一款3D核爆仿真器應用程序NukeMap3D,發明者為美國史學家亞力克斯.威勒斯汀(Alex Wellersein)。他多年來研究核能發展史,揭發所有歷史上的醜聞與秘辛。最重要的是,他想讓人們了解核能可能造成的危害,所以製作了這款核能地圖模擬器,讓人可以親自選擇引爆地點、現存核武種類,以及觀賞核爆高度。至於爆炸結果,你可以選擇看蕈狀雲(還有動畫版)、影響範圍大小、推測風速風向所造成之輻射影響,當然,還能計算死傷。

《地圖集》虛擬的類知識中,〈攻略遊戲〉這篇便提到日本史學家藤本大雄。他堅稱攻略遊戲之風行,無論「淵源上溯至中國成語『紙上談兵』的典故,下及二十世紀末湧現的電腦攻略遊戲軟件,來印證在虛擬空間中做出戰爭想像,是人類的共通和自然心理需求。」

凝視戰爭帶來的苦果,與凝視戰爭帶來的快感,或許終究是一體兩面之事?

每當翻查歷史地圖,便會發現最仔細的地圖往往來自征服者,而探險家大多也是為了掠奪。大費周章的出航探索從不是為了向遠方問好,頂多是一種暴力的愛。然而我們終究離開了航海大發現的年代,星空也仍未向我們揭去面紗。探索於是開始反撲,從摧毀已有的建設開始,反向試圖在文明中重新拉出黑洞。

比如NukeMap3D,我設定了台北城,放下游標,選用美國測試威力最強的核彈「常青藤之王」(Ivy King),眼看蕈狀雲壟罩台北,輻射塵往東北方飄散,估計死亡人數1,347,400人,受傷人數2,262,660人。嘿,這麼簡單嗎?一顆核彈摧折3,610,060人的生命。那是接近全能之神的視角,真的完全不誘人嗎?

然而身為一個小說家,所作的是完全相反的事吧。為了戰爭描畫的地表地圖畢竟與小說家鋪排的心靈地圖完全相反。地表地圖是為了掌控,為了將現實以可預期的方式開展;然而心靈地圖卻完全相反:肉眼不可見的眾多心靈在生活細節背後流動,小說以文字將其誘捕,不是為了關籠,而是想像釋放出去極致開展的圖像。

董啟章在〈完全地〉便處理了這兩種不同的層次:「地圖不再只是實用的工具,而是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認識論式的翻譯。這譯文最終必得取代我們個別身體的有限視覺,成為一種全觀點式的心理和精神虛擬空間,在我們的腦海中延展開一幅無窮無盡的完全地圖。如是者,我們超越自己,也喪失自己,因為我們哪裡都在,哪裡都不在。」

雖然是一種喪失,但小說家是千萬無法放棄這種「哪裡都在,哪裡都不在」的曖昧狀態。即便自身或角色出現了內心攻防,也不是為了誰能得勝;畢竟時代無時無刻在滑動,戰場隨時更換地貌,根本沒什麼條件永恆的鬥爭。大概也因為如此,〈攻略遊戲〉最後提到了虛擬作家井上宏,他發現世界上有一個城市「的地圖跟當年那個孤獨內向的少年在百無聊賴中無意識虛構出來的地圖,竟然不謀而合。我自此便知道,發現自己胡謅出來的世界原來是真實的,是小說家最大的噩夢。」

又或許,這跟創作也沒什麼關係。一旦年少時期的夢想成真,卻進入現實脈絡,那麼就不僅是小說家的噩夢,也是人生青澀視角死去前的永恆噩夢。到了此時還想壓抑摧毀的渴望,恐怕很難。

參考篇目:

  1. 《地圖集》攻略遊戲 ─ war game
  2. 《地圖集》完全地 ─ omnitopia

延伸閱讀:NukeMap3D

葉佳怡讀字作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