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孩子才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專訪《老蘇老師的同理心身教》作者蘇明進 發表於 19 4 月, 2021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親子天下提供 文/蘇明進;筆訪/愛麗絲 完整文章
專訪 「我希望教出的不只是乖孩子。」——專訪《老蘇老師的同理心身教》作者蘇明進 發表於 19 4 月, 2021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親子天下提供 文/蘇明進;筆訪/愛麗絲 「我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哥哥妹妹長得漂亮又討喜,而我小時候長得胖胖的、呆呆的,個性孤僻,不愛與人互動,不喜歡說話。」似乎是許多排行老二者共同的成長經驗,蘇明進童年時期感覺自己常被偏心對待,「小時候總覺得自己被忽視,和這個家庭格格不入。」 完整文章
專訪 你的成功不只是你的成功——專訪桑德爾教授 發表於 12 4 月, 2021 By 愛麗絲 文/愛麗絲 設想眼前有列失控的電車,以時速六十英里迎面衝來,電車不遠的前方分別有五個鐵路工人,及一個鐵路工人在兩條軌道上專心工作,身陷險境。在你面前是可以令電車轉向的操控桿,照電車原有行進軌道,五位工人將被撞死,假如你以操縱桿轉向,便有一位工人被撞死;面對此情況,你將如何選擇? 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完整文章
專訪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專訪意念書店店長羅君良(Carver) 發表於 8 4 月, 2021 By 愛麗絲 文/愛麗絲 「所有歷史上的大改動,都是從一個小小的意念、Idea 開始的,」意念書店店長 Carver 在 2019 年,以投資移民身份,從香港舉家搬遷至台灣,接手西門町中華路電光影裡書店原址,開設意念書店。 「電光影裡書店老闆蒲鋒也是香港人,去年六月,我們在一位導演朋友介紹下認識。」除了任職業務、出版社,Carver 過往也曾擔任書店店長與英文書籍採購,Carver 完整文章
專訪 閱讀帶你走向魔幻遠方,而旅人感官永遠新鮮,生活得有滋有味——專訪四月店長江淑琳 發表於 31 3 月, 2021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江淑琳提供 文/愛麗絲 「那時候送報員會把報紙捲成一綑,快狠準地丟上訂戶陽台,超帥的啊!」江淑琳小時候家住三樓,聽見「咚」的落地聲,就知道《國語日報》新刊來了。 完整文章
專訪 「我想寫的不是社會的重大事件,而是個人的重大事件。」──專訪橫山秀夫 發表於 29 3 月, 2021 By 犁客 Photo Credit: >Youtube 筆訪/犁客;文字/橫山秀夫 1989年,日本的昭和64年。這是昭和的最後一年,而且只有短短七天──昭和天皇在1月7日駕崩,平成年代隨之來臨。小說《64》裡提到的綁架事件,就發生在這段時間。綁架事件出現遇害的女孩、心碎的家屬、震驚的民眾,及因為沒能擒凶而感受複雜的警方。 完整文章
專訪 「不要讀書啦幹嘛讀書,但這本很好看喔!」——專訪新手書店店長鄭宇庭 發表於 23 3 月, 2021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新手書店提供 文/愛麗絲 「欸很奇怪,全校找半天怎麼都沒有想到要找圖書館呢?等我走出來,哇,天已黃昏。」新手書店店長鄭宇庭笑談國中有次上課時間他不在教室,師長找遍全校,卻唯獨漏了他沉浸其中、讀書讀到忘了時間的校內圖書館。 「因為熱愛閱讀,我們樂當新手。」這是新手書店的 完整文章
專訪 閱讀不在遠方而在日常,校園書屋的生活提案——專訪天河書屋創辦者陳巍仁 發表於 17 3 月, 2021 By 愛麗絲 文/愛麗絲 「小時候我就想要造飛機、飛上天空啊!」現在看來像童言童語,陳巍仁的第一個夢想,卻早透露他對未知世界的好奇。童年時期,父親曾帶陳巍仁參觀中正航空館、新竹內灣線的蒸汽火車,「對我來說,那就像一個文明的象徵。」一切都在陳巍仁心上落下深淺不一的痕跡,形塑出想像未來的其中一種樣貌,而閱讀,則用另一種方式拓展陳巍仁的想像,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 完整文章
專訪 案件要精采,不用華麗;要有連續殺人案,要有偵探──專訪紀蔚然 發表於 17 3 月, 2021 By 犁客 Photo Credit: 印刻 文/犁客 「我認為劇本屬於聽覺,」紀蔚然說,「而小說,屬於視覺。」 國家文藝獎得主紀蔚然以劇作家及教授身分聞名,發表過多部知名劇作,十年前跨行寫小說,一鳴驚人──擁有文學博士學位,不過寫的是相對通俗的推理故事,讀的是西方理論,筆下明明是台灣日常。創作形式雖然不同,紀蔚然看來轉換得輕輕鬆鬆,說起創作狀況,才知並非如此。 完整文章
專訪 「創作出的所有角色,都是我想做朋友的對象。」——專訪《麥卡的難題》作者安.泰勒 發表於 5 3 月, 2021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Anne Tyler's official Facebook Fan Page 文字/安.泰勒;翻譯/周倩如;筆訪/愛麗絲 1941年出生的普立茲文學獎得主安・泰勒(Anne Tyler),陪伴台灣讀者兩個世代,她細膩描繪的人間日常,總勾勒出貼近人心與現實的群像。《麥卡的難題》原文書名為《Redhead by the Side of the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