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記錄 寫劇本時不大寫自己,但把小說當成寫日記──紀蔚然《DV8》新書發表會側記 發表於 14 4 月, 2021 By 犁客 Photo Credit: 印刻 文/犁客 「你們可能不相信,像一般人很早就讀金庸的時候,我都沒讀過,那時我面對文學的態度真的是有一點太嚴肅,只看所謂文學性的小說。」紀蔚然說,「後來才越看越通俗,因為發現對我來說,越通俗的小說越容易入睡,我是看書來幫助睡眠啦。」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不管幾度,緬甸奶茶一定要喝熱的!——讀字書展《從餐桌出發:認識緬甸豐富的飲食文化》講座側記 發表於 13 4 月, 2021 By 愛麗絲 文/愛麗絲 「提到緬甸,你們會想到什麼?」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緬甸文史內容總監楊萬利雙腿交叉盤坐,一面自在招呼讀者取用熱騰騰的緬甸奶茶,一面替讀字書展講座《從餐桌出發:認識緬甸豐富的飲食文化》揭開序幕。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奔走書市四十年──陳隆昊談台灣書市變化、唐山出版的過去與未來 發表於 5 4 月, 2021 By 犁客 文/犁客 「大家注意過唐山出版的logo嗎?第一代的logo上方是本書,然後翻過來,因為我那時是做翻版書的嘛;」陳隆昊笑著解釋,「進入電腦作業時代,第二代的logo,下方看起來就是個鍵盤。」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今晚的主食是閱讀】人氣教授洪瀞的書單,讓你透過閱讀認識自己 發表於 26 2 月, 2021 By 犁客 文/犁客 「《成功的反思》這書名讓我本來沒興趣讀,」洪瀞說,「因為我覺得我還不算有什麼『成功』啊,那有什麼好反思的?」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韓國社會派小說的力量──走過2020,從世越號沉船事件到MERS風暴,如何以文學揭露真相、控訴失責、撫平創傷 發表於 4 2 月, 2021 By 愛麗絲 文/愛麗絲 「那一刻,我有點痛恨自己不是小說家。」作家阿潑,以記者身份前往日本 311 大地震現場時,拍攝浩劫過後散落一地的物品,「我們只能透過這些物品,想像它們的主人,」這些沒有聲音、無從訴說的故事,不在新聞報導的事實範圍,也許只能用想像力,替他們把故事說完。這也是被稱為「世越號文學」開端,韓國作家金琸桓書寫社會派小說的目的之一。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閱讀偵探社】看歷史就會發現,2020沒有比較不可思議 發表於 29 12 月, 2020 By 犁客 文/犁客 「白天一直看稿,晚上回家就不大想再看同性質的書,結果最近最常看的是Netflix彩色修復的紀錄片《二戰大事記》;」張惠菁道,「我先前對戰爭史比較沒有特別興趣,現在看紀錄片,發現其實很有趣。人在哪些時候居然做出哪些決定,相當不可思議,就像二戰時希特勒決定攻打勒寧格勒,純粹只是因為要利用城市的名字打擊列寧,沒有實際的戰略考量,但居然沒人反對他。」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2020 Openbook好書獎頒獎典禮——陳栢青上台感動脫衣,得獎人互勉:這條路不是軟弱者能走的路 發表於 7 12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擔任本屆代言人(陳宥中攝) 文/Openbook 2020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2020國際出版暨版權經紀專業論壇】Click & Collect應戰、出版多元性需被重視——法國、德國書市觀察 發表於 3 12 月, 2020 By 愛麗絲 文/愛麗絲 2020年第八屆版權營,更名為國際出版暨版權經紀專業論壇,雖逢疫情無法邀集世界各地的出版人齊聚一堂,改採錄影形式,橫跨各大洲的版權代理、編輯、書探等出版人,仍能「從文字出發,朝世界邁進」,彼此交流。除了作為打造出版業「台流」的參考,也分享彼此在疫情之下觀察到的書市轉變。 法國書市觀察:二度封城,Click & Collect應戰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2020國際出版暨版權經紀專業論壇】猴死囝仔的英文怎麼翻譯?那些年台灣文學外譯的歷史 發表於 2 12 月, 2020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光磊國際提供 文/愛麗絲 2020年第八屆版權營,更名為國際出版暨版權經紀專業論壇,雖逢疫情無法邀集世界各地的出版人齊聚一堂,改採錄影形式,橫跨各大洲的版權代理、編輯、書探等出版人,仍能「從文字出發,朝世界邁進」,彼此交流。除了作為打造出版業「台流」的參考,也分享彼此在疫情之下觀察到的書市轉變。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閱讀偵探社】不用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好地成為自己 發表於 1 12 月, 2020 By 愛麗絲 文/愛麗絲 「這次宣傳時間很短,本來想說應該沒多少人會來,我很好奇大家為什麼會來?是被讀墨逼著來的嗎?」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張瑋軒綁著馬尾,身穿亮眼的黃色襯衫與牛仔褲,開玩笑似詢問台下讀者。「因為我很喜歡妳呀!」「因為我有關注女人迷、讀墨,而且我家就住對面,」讀者們紛紛舉手,台上台下笑成一團。 完整文章